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丙泊酚 芬太尼 人工流产
【Abstras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propofol and fentanyl used in artificial abortions.Methods 2000 women who desired to terminate pregnancy and operate artificial abortions without pain, were selected to anesthetize with propofol and fentanyl or propofol. The effect of analgesia and the extension degree of cervix were observed, and the time of anesthesia, the dosage of propofol,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time of patients to come around and leave hospital were recorded.Results Propofol and fentanyl were better than propofol in anesthesia, reduced the dosage of propofol, and shortened the time of operation and the time of patients to come around and leave hospital.Conclusion It is safe, effective and perfect that propofol and fentanyl used in artificial abortions without pain.
【Key words】propofol;fentanyl;artificial abortion
丙泊酚作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但是由于它的镇痛作用较弱,难以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因此,临床常常配伍其他镇痛药联合使用。我们自2005年4月开始将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静脉麻醉,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要求终止妊娠、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2 000例,年龄18~45岁,体重40~81kg,孕龄42~70天,孕次1~5次,产次1~3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妇科检查、尿HCG检测及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并且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正常,无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无生殖器官炎症及急性感染等手术禁忌证。将2 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 000例,年龄18~44岁,体重40~75kg,孕龄42~70d,孕次1~5次,产次1~3次;对照组1 000例,年龄18~45岁,体重43~81kg,孕龄42~70d,孕次1~5次,产次1~3次。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孕龄、孕次、产次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前禁食6h,禁饮4h,入室后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取膀胱截石位,手术医师消毒铺巾后经静脉注射芬太尼2ug/kg,再注射丙泊酚1~2mg/kg,1~2min注射完毕。观察患者反应直到临床体征(睫毛反射消失、意识消失、进入睡眠状态)表明麻醉起效后开始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密切观察患儿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情况。若术中发现麻醉深度不够,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可追加0.5mg/kg丙泊酚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单用丙泊酚,手术操作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镇痛效果 显效:患者在手术中完全无痛,始终保持安静与合作,无痛苦表情,无肢体活动;有效:患者在手术中仅轻微下腹痛,有牵拉感,略显痛苦表情,有轻微肢体活动,但仍能保持合作;无效:患者在手术中明显下腹痛,不能安静,有较大幅度肢体活动,不能自主配合手术。
1.3.2 宫颈松弛程度 显效:≥6.5号扩宫器能顺利通过宫颈口;有效:5.5号扩宫器能顺利通过宫颈口;无效:需从4号扩宫器逐号扩张宫颈。
1.3.3 术中出血量 根据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分为三级:术中出血量<10ml者为少;术中出血量10~20ml者为中;术中出血量>20ml者为多。
1.3.4 其他情况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丙泊酚总剂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注射药物结束到患者清醒)、离院时间(患者清醒到自行离开医院)和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观察组显效873例(87.3%),有效125例(12.5%),无效2例(0.2%),对照组显效758例(?75.8%),有效238例(23.8%),无效4例(0.4%),两组比较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宫颈松弛度 观察组显效661例(66.1%),有效325例(32.5%),无效14例(1.4%),对照组显效637例(63.7%),有效351例(35.1%),无效12例(1.2%),两组比较宫颈松弛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ml者416例(41.6%),出血量10~20ml者564例(56.4%),出血量>20ml者20例(2.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0ml者455例(45.5%),出血量10~20ml者527例(52.7%),出血量>20ml者18例(1.8%),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3。 2.4 其他情况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3.2±10.8)s,丙泊酚总剂量为(1.2±0.2)mg/kg,手术时间为(195.6±38.2)s,苏醒时间为(7.1±1.4)min,离院时间为(13.6±3.5)min;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2.5±11.2)s,丙泊酚总剂量为(1.4±0.3)mg/kg,手术时间为(199.8±35.6)s,苏醒时间为(?8.3±1.8)min,离院时间为(15.3±4.1)min。两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丙泊酚的总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此外,两组均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见表4。
3 讨论
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恢复迅速、平稳,苏醒后意识完全恢复且对手术无记忆,无明显积蓄现象等优点[1],还可以抑制迷走神经反射,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2]。但是,丙泊酚无明显的镇痛作用,单独应用难以满足手术的需要,而且它最大的缺点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80~100倍,已有研究报道二者联合应用能加强丙泊酚的麻醉作用,减少丙泊酚的剂量,有利于维持术中呼吸、循环的稳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3]。
本研究将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与单用丙泊酚进行比较,通过大样本、长时间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是安全、有效的,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丙泊酚,而且可以有效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最大程度减少呼吸、循环抑制的发生。王志涛等[4]发现,当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时,丙泊酚用量减少29.9%,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芬太尼降低丙泊酚与白蛋白的结合率,使游离丙泊酚的浓度增加,从而增加麻醉作用有关,有研究显示加入利多卡因后也可以增加游离丙泊酚的浓度[5]。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不仅不影响麻醉起效时间,不影响宫口扩张程度,不影响子宫收缩,不增加术中出血量,不增加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达到了门诊短小手术患者及时苏醒和尽早离院的要求,这可能与芬太尼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剂量有关。此外,我们先注射芬太尼后注射丙泊酚,可以减轻丙泊酚引起的注射区疼痛,从而减少患者在意识消失前的恐惧心理,使患者易于接受手术。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是一种比较理想而又安全的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方法,既可以满足患者对“无痛”的要求,又可以满足临床手术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逢全,焦士林. 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观察[J].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15(1):34.
2 王育华,汪波. 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应用[J].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0):589.
3 刘敏,王风华. 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98.
4 王志涛,刘德君,杨鹏举. 丙泊酚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比较[J]. 河南外杂志,2008,14(3):9.
5 张光安,吴群林,聂煌. 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异丙酚静脉麻醉作用比较[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