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健脾和胃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的疗效。方法 将 11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 例)和对照组(50 例)。治疗组服用健脾和胃方,对照组服用吗丁啉,疗程均为 1 月。 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胃动素增高、正常胃电频 率百分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脾和胃方通过多途径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而且疗效确切。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健脾和胃方;吗丁啉;胃动素;胃电图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用健脾和胃方治疗 FD 60 例,并与多潘立酮(商品名:吗丁啉)治疗 50 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罗马Ⅱ标准[1]:①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在过去 12 个月内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累计超过12 周;②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③症状不因排便而缓解,症状发生与排便次数改变或粪便形状的改变无关(排除这些症状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排除标准:①有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及腹部手术史;②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脾胃虚弱证辨证标准[2] :主证:脘腹痞满,进食后加重,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次证:恶心欲吐,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1.2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110 例,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消化内科门诊。全部病例符合 FD 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0 例,其中男性 27 例,女性 33 例,年龄最小 21 岁,最大 68 岁,平均 39.1 岁,病程最短 12 个月,最长 4 年;对照组 50 例,其中男性 23 例,女性 27 例,年龄最小 19 岁,最大 69 岁,平均 41.3 岁,病程最短 12 个月,最长 3 年。两组一般资料经 Ridit 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健脾和胃方(党参 15 g,炒白术 12 g,厚朴 12 g,炒枳壳 9 g,木香 9 g,香附 9 g,紫苏梗 9 g,佛手 15 g,薏苡仁 30 g),每日 1 剂,煎 2 次,每次取汁 150 mL,早晚饭后各服 1 次,连服 30 d 为 1 疗程。对照组服吗丁啉(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日 3 次,每次 10 mg,饭前半小时服,连服 30 d 为 1 疗程,不再服用与本病相关的其他药物。
1.4 观察指标和方法
1.4.1 临床症状上腹不适、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和(或)呕吐等 5 个主要症状,分别观察 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并进行比较。
1.4.2 血浆胃动素 早晨空腹静脉采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OT)。MOT 放免药盒由解放军总提供,标准品来自美国 Sigma 公司。
1.4.3 胃电图检测 应用院合肥分院爱科医疗仪器公司产 WCDFD-4B 胃肠电分析仪。所有患者禁食 1 夜,于次日餐前及餐后检测胃电图。早餐进食标准餐(面包 100 g,鲜牛奶 250 mL,总热量 450 卡)。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症状分级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分级标准,各项症状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症状轻微,经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中度:症状较重,已影响生活、工作,尚能忍受;重度:症状严重,妨碍生活、工作,难以忍受。以 4 分法评价,根据症状的轻、中、重度分别记 1、2、3 分,无症状则记 0 分。
1.5.2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理化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 2/3 以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减轻,积分减少 1/3 以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1.5.3 主要症状疗效评价参照 2002 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的标准,临床控制: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 2 级;有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分级减少 1 级;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及 Ridit 检验。
2 结 果
2.1 2 组疗效比较
见表 1。
2.2 2 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 2。
2.3 2 组前后血浆胃动素水平比较
见表 3。
2.4 2 组治疗前后胃电参数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主功率及正常胃电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4。
3 讨 论
FD 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证候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及给予促胃动力药,虽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笔者认为本病以脾虚失于升清是发病的基础,胃失和降是引发诸症的原因,因此健脾和胃应为其治疗大法。据此我们根据多年经验,自拟健脾和胃方。该方中党参在《本草正义》有云:“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鼓舞清阳,振动中气”,得白术共助中焦受纳运化;厚朴宽中行气,化滞除满;枳壳行气消痞,泻脾胃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化;木香行气调中;香附疏肝理气;紫苏梗理气宽中;佛手理气和中;薏苡仁健脾利湿;诸药配合,行中有补,升降并调,标本兼顾。故本方用于治疗 FD 脾胃虚弱证患者效果满意,临床疗效高于对照药。
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能保护胃黏膜;木香煎剂能加速胃排空,促进内源性胃动素释放,双向调节肠管运动[3]。本研究表明,健脾和胃方治疗 FD 的总有效率为 91.7%,在总体疗效及腹胀、嗳气、恶心等单项症状疗效上均优于吗丁啉(P < 0.05)。
现代研究表明,FD 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胃动力障碍、胃感觉异常、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等多因素关系密切。胃动素可兴奋胃平滑肌,激发胃肠的 MMCⅢ期收缩。有研究发现,同是胃肠病,脾虚证患者的胃动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本研究与既往报道结果一致。经治疗后,血浆胃动素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说明健脾和胃方可能通过增加胃动素水平达到兴奋胃平滑肌、促进胃排空、保护胃黏膜作用。体表胃电能反映胃的运动功能,胃电活动的产生虽是肌源性的,但亦受到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因此胃电参数不仅是胃运动的指标,而且能反映有关因素的调节水平和相互关系。健脾和胃方能显著加大 FD 患者胃电主功率,提高正常胃电频率百分率,说明其促胃动力的临床功效显著。这些作用证明本药具有多途径促动力作用,疗效确切,值得深入探讨。
【】
〔1〕胡品津. 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系统疾病(5)〔J〕. 新医学, 2001, 32(10):623
〔2〕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364
〔3〕蔡永敏. 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