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周礼湘 冯联忠 费建国 倪全法 秦红波
【关键词】 老年人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已成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 stectomy,LC)经过十余年的,这一技术已得到广泛使用,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实践证明,即使80岁高龄患者,LC亦是安全的[1]。本次研究共对485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O07年12月嘉兴市第二普外科对485例老年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男性203例,女性282例,年龄60~83岁,平均(66.41±3.72)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91例、胆囊息肉45例、急性胆囊炎49例。病程2d~30年不等。术前并存其它慢性疾病者387例,包括肝硬化352例、高血压163例、慢性支气管炎108例、肺气肿38例、糖尿病54例,其中276例同时具有2种以上并存疾病。有上腹部手术史者18例、下腹部手术史者42例。
1.2 方法
术前作详细的体检,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腹部B超、心电图、胸部摄片,肺功能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术前置胃管和导尿管。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四孔法手术,分别在脐下(或脐上)、剑突下、置入10mm 套管钱(trocar),根据胆囊的位置分别置入5mm trocar,术中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mmHg。术中及手术当天严密监测血压、心电、脉搏及血氧饱和度,并供氧8h以上,帮助患者排出体内CO2,防止高碳酸血症。
2 结果
460例腹腔镜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4.85%(460/485)。手术时间20~160min,平均(45.10±16.20)min。中转开腹25例,其中18例因胆囊三角区炎性粘连解剖不清,7例因早期胆道镜技术欠佳,术中胆道造影示胆总管结石而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4例出现胆漏行保守后痊愈,10例出现剑突下切口感染,8例出现肺部感染,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多脏器退行性改变,故常合并多种疾病,需要重视老年患者合并症的处理如肝硬化、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嘉兴地处长江流域,大部分老年患者均有血吸虫病史,术前了解并积极改善肝功能及肝脏代偿能力,其判断指标有血浆白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胆红素含量及有无腹水。对于肝功能Child A级者无需特殊治疗即可实施手术;对于ALT升高>正常值5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腹水征阳性,白蛋白<30g/L者为手术禁忌,应先进行改善肝功能的内科治疗,待肝功能处于Child A或 B级时进行手术,术后常规予以护肝治疗[2]。对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前要充分估计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心电图有无异常,更重要的是估计心功能状态。对于较严重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应行24h动态心电图,术前应积极治疗,改善心肌供氧,纠正心律失常;对合并窦性心动过缓者,术前安装临时起搏器,术中在起搏器工作时停用电凝沟和电凝棒,以免影响心脏起搏功能[3]。术中在保证手术野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腹内压,一般在10~12mmHg左右,以减少气腹对循环呼吸的影响[4];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应由技术熟练的医师完成。老年患者常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术前要练习作深呼吸和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可给病人祛痰剂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易于咳出。吸烟的病人入院后必须戒烟。由于开腹胆囊切除,无论何种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创伤,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术后腹胀使病人怕咳嗽、排痰受限,易发生肺部感染,而腹腔镜手术腹壁切口很小,创伤小、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仅有轻微的切口疼痛,不影响患者呼吸及咳嗽的生理机能,术后要鼓励病人尽早活动,病人也乐意接受作深呼吸或咳痰功能。从而减少了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由于本次研究中多数患者均有血吸虫肝硬化病史,肝左右叶比例失调多见,常存在胆囊异位,偏向于右膈顶,因此腹腔镜进入腹腔后,术者应先了解胆囊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及粘连情况、致密程度,根据胆囊具体位置再决定5mm trocar的戳孔点。对有粘连的病人,可从肝缘分离。显露胆囊后,再沿着胆囊逐渐分离,对肿大的胆囊,钳夹困难,同时影响手术视野,可先穿刺减压,明确胆囊三角的三管关系,是避免损伤胆总管的关键。对胆囊炎症较重患者,可采用吸引器吸刮法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准确辨认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关系后方可断离胆囊管。在胆囊管置钛夹前,先以分离钳钳夹胆囊管,若管壁柔软说明内无结石残留,若有细小结石,可以分离钳将其往胆囊体方向推挤,然后在胆囊壶腹侧先置钛夹,以防结石再次滑落。切断胆囊管后,要在胆囊浆膜下间隙分离胆床,尽可能多留一些胆与肝相连部分的纤维组织,便于切除胆囊后电凝止血,当术中发现胆囊炎症较重,粘连广泛,解剖关系不清,手术出血较多,又无把握切除胆囊,或疑有胆管损伤时,应该中转开腹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485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中转开腹,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3]。LC放置腹腔引流有利于及早发现术后胆囊动脉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可尽早作相应处理,也利于防止膈下脓肿[5],因此对一些局部有出血或胆漏可能的患者,安置引流是有必要的,能有效的避免术后再次手术探查,本次研究4例胆漏因术中放置引流管达到了预期引流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并存病进行有效地控制,术中严密监测,操作仔细、熟练,加强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对于老年病人来说,LC是安全可靠的,且更为适合,应为首选术式[6]。
【】
1 Tambyraja AL, Kumar S, Nixon SJ.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80 years and older[J]. World J Surg, 2004,28(8):745-748.
2 郭振武. 胆道外科疑难危重症学[M]. 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 1999, 452.
3 邵天松, 伍冀湘, 梁杰雄.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8例报告[J]. 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3):201-203.
4 刘建平, 王小农, 刘凤恩, 等. CO2气腹压对老年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恢复的影响[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 25(1):98-99.
5 梅京松, 何德林, 钟学.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放置引流的作用[J]. 中国内镜杂志, 2003, 9(2):65-68.
6 保红平, 方登华, 高瑞岗,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9(10):59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