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武锋 吕火祥 胡庆丰 沈蓓琼 廖维维 舒磊 潘翔军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和血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对326例住院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全血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血浆内毒素含量(149.05~2101.11 pg/ml)明显高于血培养细菌阴性组(0.33~450.3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P<0.05)。血培养阴性患者中,体温显著升高组(>38.5℃)内毒素含量(28.03~4623.52 pg/ml)明显高于体温未升高组(2.22~94.4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P<0.05)。结论 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在血培养未得到结果前,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及时对症处理。
【关键词】 内毒素; 内毒素血症; 菌血症; 血培养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ence of endotoxin quantity determination and compare with hemoculture results. Methods Using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endotoxin in plasma and results of hemoculture from 326 patients. Results The quantity of plasma endotoxin in hemoculture positive patients (149.05~2101.11pg/m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patients (0.33~450.31pg/ml) (Z=3.73,P<0.05).The quantity of plasma endotoxin in hemoculture negative patients with high temperature(28.03~4623.52pg/m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taients with lower temperature(2.22~94.41pg/ml), the de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ence(Z=4.91,P<0.05). Conclusion Detecting endotoxin in plasma will help to determine endotoxemia early and use medicine reasonably and promptly.
Key words endotoxin; endotoxemia; bacteremia; hemoculture
血培养可以直接对血液中微生物进行培养,能够鉴别细菌种类及药敏实验,但存在需要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定量困难等缺点。本次研究对血浆内毒素水平和全血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血培养阴性、体温升高的患者,其内毒素含量升高在临床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省人民朝晖院区自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总共326份内毒素样本结果,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71例、高血压83例、肺炎61例、术后感染11例。按照内毒素结果回顾性查得相应血培养结果情况,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3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7.09±10.01)岁;血培养阴性组291例,其中男性240例,女性51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7.05±10.10)岁。血培养阴性组中根据体温情况分为体温显著升高组(>38.5℃)36例和体温未显著升高组25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检验方法 内毒素测定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及试剂盒(由北京金山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用动态浊度法对患者血浆进行检测。取静脉血2ml以肝素抗凝,离心1000rpm,1min。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0.5ml,进一步制备出待测血浆样品,取待测血浆0.2ml直接加入酶反应主剂中,溶解后使用微量加样器转移至标准玻璃反应管(直径10mm,高75mm),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反应,自动出内毒素含量。具体操作见使用说明书,所有器材需经无热源处理。血液细菌培养操作与结果判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血培养液体培养基由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两组比较进行秩和检验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结果发现,血培养阳性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149.05~2101.11pg/ml,血培养阴性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33~450.31 pg/m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3,P<0.05)。血培养阴性患者中,体温显著升高组(>38.5℃)内毒素含量为28.03~4623.52 pg/ml,体温未升高组为2.22~94.41 pg/ml,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P<0.05)。
3 讨论
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及其它微生物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对宿主具有多种毒害作用,内毒素血症多随着病情恶化而加重,病情缓解而减轻[1]。检测内毒素水平的实验始自1968年Levin等[2]发现并建立鲎试验方法以来,近年来得到临床和药检部门的高度重视。内毒素及其活动中心(类脂A)对宿主具有多种毒害作用,例如内毒素使实验动物产生发热﹑影响白细胞﹑激活补体和凝血系统等,从而造成组织损伤并与许多临床表现密切相关[3]。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血培养阳性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P<0.05),符合细菌感染是引起患者持续高烧,并且内毒素含量升高的的原因。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于全血细菌培养,由于体外培养条件不可能完全与体内环境一致,加上培养基本身的不足,抗生素过早应用、滥用,使得一些细菌能够在患者血液中存在,但体外培养却很难生长,甚至不生长,造成血培养阳性率比较低。所以,在血培养结果阴性,患者体温持续高烧,临床菌血症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内毒素定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结果来可见,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且患有慢性病居多。尤其是呼吸道、支气管疾病。患者本身体质较弱,易受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引起菌血症。本次研究的36例血培养阴性,却持续高烧病人,对其内毒素检测后发现,定量内毒素明显升高(P<0.05)。
在临床上,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常见于多种疾病,术后及其他不明原因。尤其在患者体温持续高烧,对于是否菌血症的诊断尤为重要,血细菌培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利于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内毒素定量检测2h即可以报告结果,不需要等待漫长的细菌培养结果,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的细菌种类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以利于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和针对内毒素血症引起的一系列机体症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以免患者发生内毒素血症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死亡。
对于血培养不能检测出患者体内的细菌可能有几方面的因素:感染的细菌比较难培养,生长时间比较长,培养基可能不符合其生长需求。其次临床上大量使用抗生素,甚至滥用抗生素,引起血液中的细菌变异或者死亡。甚至有报道存在感染L型细菌的可能,革兰阴性菌L型仍能产生内毒素,虽然其含量较原菌明显减少[4]。而内毒素检测的是细菌细胞壁脂多糖成分,与上述几大因素无关,所以在血培养结果阴性,患者体温持续高烧,临床菌血症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内毒素定量检测在临床诊治中更有意义。
【】
1 唐虹, 刘群, 孙国德. 内毒素及内毒素血症治疗研究进展
[J]. 医学综述, 2005, 11(2):109-110.
2 Levin J, Bang IB. Clottable protein in Limulus; its locali-
zation.A kinetics of its coagulation by endotoxin[J]. Thromb
Diath Haemorrh, 1968, 19(3):186-189.
3 徐修礼, 张建芳, 樊新, 等.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血浆内
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华感染学杂志, 2005, 15
(3):351-353.
4 陈登宇, 刘勇, 冯锡才. 革兰阴性菌L型与其原菌内毒素
含量比较[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