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血流成像在预测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中的价值
作者:张琍萍 杨成规 张雅红 周富明 韦先进 费德生 全丽芳
【关键词】 多模式血流成像 预测 人工动静脉内瘘 血流量
尿毒症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严重的肾脏损害性疾病。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慢性血液透析的基本方法。本次研究比较78例血透患者桡动脉血管不同的超声成像模式,旨在评价对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预测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在平湖市中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的患者7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27~80岁,平均(53.34±4.01)岁。透析造瘘前均经过高级动态血流成像技术(advanced dramatic flow imaging,ADF)、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olor doppler energy imaging,CDE)三种模式的彩色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透析结果均符合浙江省血液透析质控标准《临床充分透析指标》。
1.2 方法 仪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诊断,高频探头PLT-704AT,频率5~11MHZ,具有ADF、CDFI、CDE功能。受检者仰卧位,常规探测左前臂,图像设置深度为20mm,首先明确桡动脉、头静脉,排除其血管有无血栓、狭窄、闭塞及解剖学变异。声束垂直于血管长轴后,分别使用ADF、CDE血流成像模式,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描画横断面积,再通过CDFI测量血流平均速度。对于左前臂探测不能明确血管条件者,则行右前臂检查。把彩色增益、彩色框、壁滤波、彩色速度刻度建立在较佳状态,声束与血流方向之间的夹角55度左右,取样容积1mm。同一病人机器设置条件相同。血流量的公式:Q=V·A·ρ[1],其中V是血管中的平均血流速度,峰值包络后直接读出;A是血管截面积,二维图像上描画后直接得出;ρ是血液密度,由于ρ≈1,可以不考虑。计测血流量的部位选择在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不同的超声成像模式桡动脉血流图见封三图7、8、9
由图7可见,ADF显示:桡动脉血流信号边界光滑,形态规整,血流信号纯净。由图8可见,CDE显示:桡动脉血流信号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血型流信号外溢。由图9可见,CDFI显示:桡动脉血流信号边界不清楚,形态缺损,血流信号稀疏,所以不能计测面积,但能测量血流的平均速度:V≈11.26±0.54cm/s。
2.2 ADF和CDE对桡动脉测值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ADF测得的桡动脉左右内径、前后内径、面积、血流量的测值,与CD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59、2.98、14.98、478.51,P均<0.05)。
3 讨论
ADF是新一代的血流成像模式,有较好的显示血管的能力,可作为传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补充[3]。CDFI是通过提取多普勒频移及其变化来反映血流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但这种方式受探测角度的影响较大,对检测低速血流的能力受到限止,其彩色显示了血流的方向、速度和湍流程度[1]。只要设置适当,能够获得较为客观的血流速度。而CDE是以能量方式编码彩色血流,其不受血流流速快慢、声束与血流夹角及检查时探头放置角度的影响,因此其彩色血流探测敏感性明显高于CDFI。但这种方法不能显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及性质,能量阈值过高致使一些低流量低速的血流不能显示,阈值过低可能出现非血流性的着色[4],所以显示的管径要大于实际的管径。本次研究中也显示了这一特征。因此,根据以上的特性,ADF图像能精确的显示血管的截面积,CDFI能测出血流的速度。而CDE既不能客观的显示血流的速度,又可能出现非血流性的着色,内径、面积与ADF相比有较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通过本次研究得出通过ADF显示得到的截面积,CDFI测得的平均速度,能较为准确的出造瘘处桡动脉的血流量,且当血流量>33.65±0.50 )ml/min时,造瘘后(除外另外因素)就能达到充分透析的目标。同时,本次研究还得出测量值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手法等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综上所述,通过ADF、CDFI血流成像模式预测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简单、易行,对病人无损伤。能作为动静脉内瘘术前的诊断性评估、永久性内瘘管通路的选择和内瘘优先次序选择的有力依据。
【】
1 周永昌, 郭万学. 超声医学[M]. 第4版. 北京:技术出版社, 2004.103-110
2 梅长林, 叶朝阳. 实用透析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79-82
3 马芳, 张会萍, 倪子龙, 等. 高级动态血流成像探测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的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28(6):85-87.
4 杨楚香, 林炳钦, 李婵粧.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甲状腺疾病诊断的研究[J]. 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6):4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