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苏鑫,杨海淼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观察中医药鼾症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回顾及总结归纳法。结果:鼾症多由痰浊壅滞咽喉而致,痰湿内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痰湿阻滞,气血不畅,久病则痰瘀互结,后期累及脏腑。结论:中医多种治疗方法虽有不同,但多以化痰醒神、开窍、滋补等方法为主,疗效确切。

【关键词】  鼾症/中医药疗法;化痰醒神;开窍;醒神/治疗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自身保健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往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打鼾,现已被医学界关注。中医目前没有统一、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但在《伤寒论》中就有“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的论述,这是最早的中医关于鼾症的概念及体征描述的文字记载。另外在中医古籍中还有较多关于嗜睡、嗜卧、多寐等病症的论述,现在多以“鼾症”命名。“鼾症”相当于医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

  1  病因病机
   
  “喉为肺之门户”,鼾症多由痰浊壅滞咽喉而致,痰湿内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再有肾的气化异常也是痰湿生成的重要原因,所以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异常是发生鼾症的主要原因。外感六淫之邪可以引动痰湿或炼津成痰或助湿生痰,因而外感可加重病情。痰湿阻滞,经络不通,气血内阻,故而瘀血内生是病程日久的征象[1]。王步青等[2]认为鼾症以痰湿和瘀血为主。王永红等[3]认为早期以痰湿为主要表现,中期以痰瘀互结为主,后期则是脏腑虚损与痰瘀并见。徐婷贞等[4]总结鼾症的影响因素有先天禀赋异常、饮食不当、吸烟、外感六淫、体虚病后等5种情况,并分为8个证型辨证施治。

  2  辨证分型
       
  骆仙芳[5]参合四诊,把SAS分为5型:痰湿内阻,肺气壅滞型;痰浊壅塞,气滞血瘀型;肺脾肾亏,痰瘀交阻型;心肺两虚型。姚亮等[7]把SAS分为7型。虚证:分气虚型、血虚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实证:分痰湿型、痰热型、血瘀型。    王永红等[3]根据中医理论,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大致分为4型:脾虚痰湿型、脾肾两虚型、肝郁气滞型、胃热湿阻型。    王明航等[6]在关于本病的调查时初步拟定了痰气互结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壅肺证、风热袭肺证、血瘀证、腑实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俱虚证等10个证型,调查后显示常见证型为痰气互结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腑实证、血瘀证、风热袭肺证等8型常见。

  3  治疗

  3.1  辨证治疗      王步青等[2]从脏腑功能及痰瘀论治创立:理肺法、健脾法、补肾法、活血法。在治疗过程中早期应以肺脾为主,病程较长时需注重肺肾,同时应加用活血化瘀药物,这样才能调节机体机能,平衡阴阳关系。    骆仙芳[5]依据分型,确立健脾化痰,顺气开窍;理气化痰,活血开窍;益肾健脾,祛瘀除疲;温心阳,益肺气,运神机;益肺肾,开神窍等5种治疗方法。    王永红等[3]确立健脾益气,化痰除湿;行气解郁,活血化瘀;益气健脾,温阳益肾;清热泻腑,利湿化浊等4种治疗方法。    姚亮等[7]则根据虚实两大型,制定相应的治则。针对实证主要以二陈汤为主方加白术、郁金、石菖蒲、枳实等进行治疗,若有痰热加入竹茹、黄芩等。针对虚证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半夏为主方进行治疗。    施运涛等[8]确立健脾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清热滋阴、醒神开窍;理气活血、化痰开窍3种治疗方法。    徐婷贞等[9]将治疗方法归纳为燥湿化痰,开窍醒神;通利咽喉,宣畅肺气;活血化瘀;扶正祛邪;针刺治疗等5种有效治疗途径。并提出如戒烟酒、减肥、改变睡眠方式、避免使用镇静催眠药、辜酮及β阻滞剂等行为治疗的方法。

  3.2  常用治法      燥湿化痰与开窍醒神合用,个案报道效果显著[10]。陈弘[11]针刺头皮运动区、感觉区;刘桂玲等[12]以痰湿壅盛立论,针刺百会、水沟、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夜间打鼾症状明显减少;宣通肺窍法,张炬等[13]采用中药复方鼾静通口服液效果显著;慈书平等[14]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实验结果表明中医复方疗效显著;崔华峰等[15]认为以脏腑、气血辨证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辨证为纲领,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明显。除此之外还有行为治疗的各种方法,比如戒烟、戒酒,睡眠姿势,情绪变化等[16]。
   
  鼾症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中医临床尚未形成完整的辨证治疗标准,故而目前很多观点和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论证,但是鼾症与肺脾肾的功能异常有直接关系,以痰、瘀、虚为主要成因,虽具体治法各异,但是殊途同归。

 

【】
    [1]张元兵,洪广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药治疗初探[J].医药学报,2001,16(5):53.

  [2]王步青,薛勤梅.辨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J].光明中医,2001,16(95):26.

  [3]王永红,李国翔,刘荣芹.浅析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河北中医,2001,23(4):295.

  [4]徐婷贞,骆仙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8):1475.

  [5]骆仙芳,王会仍,蔡映云.试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J].浙江中医杂志,2003,(11):490.

  [6]王明航,赵焕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征候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5.

  [7]姚 亮,杨佩兰,宋文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分型初探[J].河南中医,2004,24(2):32.

  [8]施运涛,施红毅.辨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6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6):15.

  [9]徐婷贞,宋 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的现状和思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80.

  [10]徐 峻,李善群.健脾化痰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浙江中医杂志,2000,35(6):267.

  [11]陈 弘.针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8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38.

  [12]刘桂玲,相永梅.针刺治疗无器质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6例[J].中国针灸,2000,(7):392.

  [13]张 炬,曲巧敏,张凯瑞.鼾静通口服液治疗上和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36例[J].河南中医,2001,21(1):59.

  [14]慈书平,吴阿元,王兴元,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0例[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4):158.

  [15]崔华峰,王 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针刺治疗思路和方法[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108.

  [16]肖 毅.睡眠呼吸障碍与内科疾病[J].中医临床医生,2004,3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