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便秘大鼠模型排便功能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高洋,温志军,杨波,严兴科,王富春,洪杰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便秘大鼠模型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便秘大鼠模型,观察针刺合谷、足三里对大鼠首次排便时间、12 h排便粒数和排便重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首次排便时间延长、大便粒数和重量显著减少;针刺后,便秘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12 h大便重量和粒数明显增加。结论:针刺能够显著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

【关键词】  便秘;排便功能;针刺;大鼠;实验研究

基金项目:吉林省厅基金资助(吉教科合字[2005]第60号)
 
  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生活紧张,节奏加快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患有便秘。服用通便药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引起继发性便秘,导致病情加重。针灸治疗便秘疗效肯定,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利用动物实验进行的研究较为鲜见[1]。本文观察了针刺对便秘大鼠模型排便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清洁级),体重(220±30) g。

  1.2  实验试剂  复方地芬诺酯(DC,江苏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0.9%氯化钠溶液(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进口分装)。

  1.3  实验方法

  1.3.1  模型制作  根据方法进行改进,将文献中的小鼠改用大鼠,并研究了适合大鼠便秘模型制备的各项参数[1-2]。用复方地芬诺酯以10.0 mg/kg体重加入1.0 m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4 d,第一次灌胃前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

  1.3.2  动物分组  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便秘模型组(模型组):造模方法见1.3.1;便秘模型捆绑组(捆绑组):自造模之日起,每日捆绑2次,但不针刺,每次1 min,共捆绑7次;便秘模型针刺组(针刺组):自造模之日起,前3 d早、晚各针刺1次,第4 d上午针刺1次,共针7次。

  1.3.3  针刺方法  取穴:合谷、足三里,穴位定位据《实验针灸学》相关内容[3]确定。针刺方法:合谷直刺1 mm,足三里直刺5-7 mm。早晚各针刺1次,以200次/min捻转1 min,不留针。

  1.3.4  大便收集方法  大鼠灌胃后,单独饲养,将大鼠放入铁丝笼内,笼下垫有滤纸。观察和记录第一次灌胃后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收集和记录每次灌胃后大鼠12 h大便粒数和重量。

  1.4  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用SPSS11.0 for Windows,组间比较用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多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针刺对大鼠便秘模型首次排便时间的影响  针刺能使便秘模型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捆绑对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无显著性影响(P>0.05),见图1。

  图1  针刺对大鼠便秘模型首次排便时间的影响(略)

  2.2  针刺对大鼠便秘模型大便重量和粒数的影响  针刺治疗后便秘模型大鼠12 h大便重量和粒数明显增加,与便秘模型组和捆绑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捆绑对大鼠12 h大便重量和粒数无显著影响(P>0.05)。因此,针刺对便秘大鼠模型排便有显著改善作用,见图2。

  图2  针刺对大鼠便秘模型大便重量和粒数的影响(略)

  3  讨论

  3.1  便秘模型复制  大鼠便秘模型是根据报道加以改进,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片止泻药复制,每片含复方地芬诺酯2.5 mg,人体使用量为每日3-4片,每次1-2片。复方地芬诺酯用于小鼠便秘模型已有很多报道,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简便易行的特点[2,4-5],用于大鼠便秘模型制备的报道未见。本实验的前期工作发现,DC灌胃剂量在2.5至10 mg/kg体重时,大鼠12 h大便粒数和重量呈剂量依赖减少趋势,首次排便时间呈剂量依赖延长趋势。尤以10 mg/kg、25 mg/kg体重剂量灌胃后排便抑制显著,但此两种剂量对大鼠首次排便时间、12 h大便粒数和重量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10 mg/kg的DC剂量为较合适的制备大鼠便秘模型的剂量。重复实验显示该剂量对大鼠首次排便时间、12 h大便粒数和重量影响的批间差异均在5%左右,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3.2  便秘模型针刺穴位选取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闭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便秘之病机,多与肠胃郁热、气机郁滞、血虚寒凝有关,其病位多在肠胃,多由大肠传导失常,还与肺、脾胃和肝肾有关。故便秘的针灸治疗,也以调整肠胃为根本,法以调理肠胃,通腑导滞为主,选穴也以此二经穴为主。我们选用合谷、足三里治疗便秘,在于合谷是大肠经原穴,能治疗本腑病,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足三里是胃经合穴,能通利肠胃气机,治疗一切肠胃疾患。两相配合,属异经原合配穴法[6],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故手阳明经原穴合谷,配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二穴配合相辅相成,可以调理胃肠,理气消涨,化滞通便,功效颇著。

  3.3  针刺对大鼠排便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便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7-9],WHO也将便秘作为针灸适应症之一加以推荐[10]。本实验在进行便秘造模后,大鼠排便功能出现异常改变(表现为首次排便时间延长、大便粒数和重量显著减少),而在进行针刺治疗后,便秘模型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便秘模型大鼠12 h大便重量和粒数明显增加,与便秘模型组和捆绑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针刺能够缓解排便困难的程度,显著改善便秘模型大鼠的排便功能。
       
  国内目前对于针灸治疗便秘的研究多以临床报道为主,有特效的穴位及其机理研究尚无深入报道,大多认为与刺激神经肌肉,调理胃肠功能有关,较为笼统和缺乏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日本学者丰田胜良和渡仲三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11],认为机理在于针刺刺激了穴位和局部肌肉,感受器感受后兴奋传入排便中枢,其排便反射又通过反射弧使刺激向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传递,进而引起受此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结肠的蠕动亢进,直肠内压增高,从而使低下的排便反射逐渐正常化,从而恢复便意,引起排便,其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

【文献】
    [1]Yan Xing-ke,Cui Jian-mei,Yang Yong-qing.Development of clinical treatment constipation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J].World J Acupuncture and Moxbustion,2005,15(3):56-64.

  [2]万锦洲,马锦星.一种简易的便秘模型[J].药通报,1994,10(1):71.

  [3]林文注,王 佩.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4:287-289.

  [4]李业鹏.小鼠便秘模型的建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0,12(1):288.

  [5]臧自英,林兆蕾,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88:1378.

  [6]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1.

  [7]王雪苔.中国针灸学(下编)[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9-252.

  [8]吴绪平.针灸治疗55种病证临床研究进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47-251.

  [9]Broide E,Pintov S,Portnoy S,et al.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of childhood constipation[J].Dig Dis Sci,2001,46(6):1270.

  [10]张永树.正确认识针灸适应证[J].中国针灸,2001,21(12):747.

  [11]唐有为,陈淑红.便秘的针灸治疗及其机理研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