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旋覆代赭汤 应用;代赭石;旋覆花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粘膜发生的消化性炎症。相当于祖国医学“吞酸”“吐酸”“胃痛”“呃逆”等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西药口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男35例,女3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3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9个月。所有病例均经胃镜确诊,并按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及分级[1]分为3级:Ⅰ级:内镜下见食管下段点状、条索状发红、糜烂,无融合;Ⅱ级:内镜下见食管下段糜烂,有融合,不弥散;Ⅲ级:病变广泛,全周性融合;其中Ⅰ级45例,Ⅱ级13例,Ⅲ级7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 旋覆代赭汤加减,药用:代赭石30 g,旋覆花15 g,枳壳12 g,茯苓12 g,柴胡10 g,厚朴10 g,陈皮10 g,黄连5 g,吴茱萸6 g,沉香6 g,大枣3枚。加减:泛酸烧心加海螵蛸、瓦楞子各15 g;伴出血加三七粉(冲服)3 g;胸骨后疼痛明显者加桔梗10 g、延胡索10 g;疼痛甚者加金铃子9 g;气虚乏力者加黄芪15 g,炙甘草6 g。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
2.2 西药口服 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口服;吗丁啉10 mg,每日3次口服。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停药观察3个月未复发,24 h食管pH动态监测无异常酸反流,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24 h食管pH动态监测有或无异常反流,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以上;显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4 h食管pH动态监测有轻度异常反流,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降低1级或分级无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食管炎分级无降低。
3.2 治疗结果 本组65例,经1-2个疗程治疗,治愈60例,有效2例,显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界的各种变化均可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失去正常的平衡协调状态而发生疾病。对于疾病的,以“治病求本”为原则。本病发生的机理不外肝失疏泄,胃气上逆,治疗以疏肝解郁、降逆和胃为主。方中代赭石、旋覆花、半夏和胃降逆;柴胡、枳壳疏肝理气解郁,黄连泻心火,又善清胃降逆,制酸止呕;吴茱萸入肝经,调和肝胃;大枣养胃补脾和中。诸药合用,使阴阳得平,气逆得降;再配合吗丁啉和奥美拉唑提高食道黏膜反流屏障功能[3],抑制胃食管反流,促进受损之食管粘膜得以修复和愈合。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兼蓄并取,综合各法之长,互补不足,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21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4-117.
[3]顾向东.旋覆代赭汤和左金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