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栓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21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孝玲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观察消栓通络胶囊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法将缺血性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疗程为28d。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改善程度及安全性。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及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消栓通络胶囊(0.54g)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中医药疗法;@消栓通络胶囊.临床应用

  1 临床资料
    
  42例均为我院2006年5月~12月内一科门诊及疗区患者。设计方案为随机双盲单模拟法,运用DAS2.0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组表将42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民族、生命体征、既往史、过敏史、合并疾病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的生活能力状态、中医症状评分、舌象及脉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给予消栓通络胶囊(含量0.54g)2粒.次,消栓通络胶囊(含量0.37g)模拟剂4粒.次,3次.日。
   
  2.2 对照组 给予消栓通络胶囊(含量0.37g)6粒.次,3次.日。疗程均为28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言语、肢体运动功能等主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医证候学的改变情况,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凝血4项,用药前、后各查1次。出现不良反应,随时详细记录。统计采用DAS for Clinical Trial2.0软件分析。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 执行。

  3.2 结果
   
  3.2.1 两组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治疗4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下降(5.81±3.04),对照组下降(6.71±2.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结果比较(略)

  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论
    
  中风的病机归纳起来不外乎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但瘀血贯穿始终。随着活血化瘀法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使中风死亡率及中风后遗症的发生率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只有气血调畅,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维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正常功能。尤其是中风恢复期,气虚血运无力,气滞血行不畅,气逆血不循经等皆可致瘀血内生。故瘀血既是中风的病因,又是中风的病理产物[2] 。消栓通络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功效。有明显的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本研究观察用药28d对缺血性中风虚血瘀证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两组用药,虽剂型、剂量有所不同,但疗效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药试验过程中无1例不良反应,提示本药安全性较好。说明本药治疗缺血中风(气虚血瘀证)安全、有效。

【】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张立平,张鲁宁.从内风特性谈中风发病与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