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白承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
【摘要】 目的:观察宣白承气汤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宣白承气汤方加减。结果:30例中,痊愈16例,显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宣白承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肯定。
【关键词】 支气管炎;宣白承气汤;泻肺通腑
笔者于2005年3月~2007年2月期间,跟随导师侍诊,采用宣白承气汤加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短者2d,最长者12d。门诊治疗20例,住院治疗12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16例,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升高者6例,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升高者5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正常者3例;X线透视或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者26例,正常者4例。主症:热型均呈高热稽留,午后热重,入夜尤甚,伴见腹满便秘,汗出口渴,喘促不宁,小便黄少,舌苔黄厚,脉实大而滑。“痰热阻肺、热结于腑”。因患者阳明热甚伴有腑实之征故见潮热便秘、汗出口渴等症;而喘促不宁、痰声辘辘则为痰热阻肺之征象。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而不降则腑气不易下行;热邪结于胃腑,则肺中热邪难以外泄,二者互为因果。
1.2 诊断标准 30例均符合《内》第6版教材[1]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咳喘、发热等呼吸道症状以及两肺干湿性罗音等体征,结合血常规和X线胸片确诊病例。
2 治疗方法
取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为主方,以生石膏、大黄、桑白皮、瓜蒌壳、杏仁、鱼腥草为基本结构。处方:生石膏30g(另包先煎),生大黄9g,桑白皮20g,瓜蒌壳12g,鱼腥草20g,杏仁10g。加减:伴发热者加金银花30g,连翘15g,生石膏增至90g;便秘者生大黄增至15g,瓜蒌加至30g;咳嗽甚者加紫菀12g,款冬花12g;儿童及老年体弱者用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取。7剂为1个疗程。本方重用石膏、大黄意在取白虎、承气两方之意,两清肺胃之热,兼通腑实,达到清肺热、降腑实、上下同治的目的。
3 结果
治愈:1周内症状消失,血常规及X线恢复正常,16例,占53.3%;显效:1~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12例,占40.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另用他法治疗或疗程延长至2周以上,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
4 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于中医“咳嗽”、“咳喘”范畴。该病多因失治误治,导致肺失宣肃,痰热壅肿,肺气上逆,腑失通降,故中医辨治多从“痰热阻肺”或“饮热迫肺”着眼,投以麻杏石甘汤,每获良效。但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痰热阻肺兼有腑实证型”,亦多见。宣白承气汤源自《温病条辨》,方中石膏、杏仁、瓜蒌清肺化痰;大黄通腑泻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通降,上逆之肺气得平;桑叶宣肺止咳;紫菀润肺化痰。诸药合用,宣肺通腑,脏腑同治,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则咳嗽、喘促、便秘诸症自可消除[2-4] 。
【】
[1]叶任高,陆再英.内[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14.
[2]郎立和,李立胜.宣白承气加味治疗急性气管炎45例[J].河南中医,2005,(9):9.
[3]董才钧,陈兴安.宣白承气汤治疗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12例报告[J].社区医师,2006,(15):47.
[4]胡东颖,宫晓燕.肺炎恢复期低热的中医辨证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