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34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闯,周贤刚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评价推拿按摩法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进行对照观察,疗程均为3周。结果:意向性分析(ITT)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73.53%,方案数据分析(PP)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6.67%,P<0.05。PP分析显示治疗组经3个疗程治疗后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

【关键词】  推拿按摩法;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或减退,进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类疾病[1] 。长期厌食的患儿,可发生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抗病力下降,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健康成长。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推拿按摩法结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 中“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制定如下标准:⑴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进食量较病前减少1.3~1.2以上,发病最短时间为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⑵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饮食习惯或喂养不当史;⑶主要症状表现为:厌食或拒食、腹胀、神疲、多饮、烦急、尿黄、呕吐等;⑷相关体征如面色、体重、舌、脉等异常。凡符合诊断标准且患儿的监护人同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作为试验病例纳入。如半数受试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终止试验。
   
  1.2 试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随机隐藏、单盲、阳性西药平行对照进行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有病例均进行依从性监督,并严格控制各种可变因素,以防止对疗效观察造成沾染、干扰和误判。
   
  1.3 干预措施 治疗组:(1)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分别给予:胃蛋白酶合剂5~10ml.次,每日3次,饭前服;乳酶生每次1~3片,每日3次,饭前服;硫酸锌口服液10ml.次,每日3次,饭后服;21金维他1片,每日1次,饭后服;(2)推拿按摩。按相关[4] 进行:补脾经2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推三关200次,摩腹5min,揉中脘100次,捏脊3~5遍,揉足三里100次。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方法同上,7d为1个疗程。
   
  两组病例均治疗3个疗程(治愈者可停止治疗)后评定疗效。在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其他药物。
   
  1.4 观察指标 观察食量减少、腹胀、神疲、多饮、烦急、尿黄、呕吐等主要症状,按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级,分别给予0、2、4、6分。痊愈:食欲与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食欲与食量明显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食欲与食量有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患儿的食欲与食量,临床症状和体征等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1.5 统计分析 总体疗效同时采用意向性分析(ITT)和方案数据分析(PP)。有序分类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用χ 2 检验。双侧检验,P<0.05可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2003年1月~2004年6月的门诊患者共68例,因剔除和脱落6例,实际有效病例62例,其中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1)。在剔除和脱落的6例中:治疗组2例,其中1例未完成治疗而失访,1例依从性差予以退出;对照组共4例,分别为2例因缺乏疗效退出,1例失访,1例依从性差退出。
    
  表1 两组资料比较(略)

  2.2 两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总疗效比较(略)

  由上表可知,经Wilcoxon秩和检验,ITT、PP的u值分别为2.5409、2.3034,均>0.05(u=1.96),按α=0.05水准,拒绝H 0 ,接受H 1 ,故可以认为两组总体分布不同,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PP)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

  从表3可见,治疗组经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25±1.19,与对照组的症状积分11.30±2.6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2.4 安全性评价 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表明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小儿厌食症属中医学“恶食”、“不思食”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为平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食物过于精细,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出现厌食症状[3] 。
   
  临床上,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理论和小儿稚阴稚阳、皮肤娇嫩、感触灵敏、易于接受外界经气刺激的生理特点,采用“运脾”、“健脾”和“养胃”法则,予以推拿按摩治疗。医学研究认为,特定的推拿按摩手法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液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食欲以帮助消化,从而达到调整患儿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目的[4] 。
   
  本研究在小儿厌食症患者进行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按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改善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表明推拿按摩法可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1276.

  [2]郑晓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53.

  [4]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7-248.

  [5]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