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晚发性癫病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特点。方法:对36例老年组和随机抽取同期住院青年组、中年组各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女性较多,文化程度低,病前婚姻、就业好,同住人口少,临床症状以幻听、被害妄想、紧张焦虑多、情感淡漠及残留阴性症状者少,疗效较好;老年组与中年组相比,除同住人口少,文化程度低,幻听多外,余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与青年期相比可能具有异质性。
【关键词】 癫病;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分类地位尚不明确,有人认为可归于晚发型,有人认为可成为独立亚型[1] 。为此,我们将其与不同年龄段起病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1999~2004年在本院门诊的老年期(起病年龄≥60岁)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共36例;随机抽取同期门诊病人中青年组(起病年龄为18~44岁)、中年组(起病年龄为45~59岁)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各36例。临床诊断均符合精神疾病分类 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癫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起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社会交往、病前个性、家族史、感官缺陷、诱因、起病形式、病程、临床类型、症状表现、抗精神病药物及剂量、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χ 2 、t检验。
2 结果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3组的一般资料比较(略)
注:与老年组相比,*P<0.05,**P<0.01;另:年组紧张型1例;青年组紧张型3例,青春型2例,单纯型2例
3组间的发病诱因、起病形式、家族史、前驱症状及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药物剂量及显效时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均(P> 0.05)。
2.2 3组临床症状比较 见表2。
由表2显示,老年组幻听的出现率显著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P均<0.01);被害妄想、紧张焦虑显著高于青年组(P均<0.05);情感淡漠显著低于青年组 (P<0.05)。
表2 3组临床症状比较(略)
注:与老年组相比,*P<0.05,**P<0.01
2.3 3组中医脉象、舌苔比较 见表3。
表3 中医脉象、舌象比较(略)
注:与老年组相比,*P<0.05,**P<0.01
老年组舌苔白腻出现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1);且老年组少见冲动,与中年组、青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组多见脉沉细,与中年组、青年组脉弦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3组疗效结果比较 出院时显效者老年组25例(69.4%),中年组22例(61.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著性(P>0.05);青年组16例(44.4%),老年组显效率高于青年组(P<0.05)。
3 讨论
3.1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组和中年组女性比例高,青年组男性比例高,与Howard[2] 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老年组在婚姻、就业上好于青年组,提示老年组病前损害较青年组轻,病前功能相对较好,Jeste等[3] 的神经心及流行病学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老年组文化程度较低,与国外报道老年病人受影响较小不同[3-4] ,可能是由于老年组受教育时国内正值解放前后,普遍接受教育的机会少所致。国外有些学者发现,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视听感官缺陷[4-5] ,本研究未发现老年组有差异存在。病前个性3组均以内向为主,而青年组内向性格者比较更高。本研究还发现,同住人口老年组与中年组、青年组相比明显较少,加之老年组多为退休人员,与外界交往相应减少,与May和Roth提出的老年期起病者多与各种原因所致的“社会隔离”有关的观点相符[4] 。老年组精神症状以幻听、被害妄想明显[5] 。老年组被害妄想多于青年组,与中年组类似。老年组情感淡漠较青年组少,与国内外报道一致[3-4,6] ,与中年组类似。思想形式障碍3组无差异。焦虑紧张老年组多于青年组,可能由于老年组幻听、被害妄想发生率较高,影响情绪反应,与中年组类似。国内外报道老年病人阴性症状较少,阳性症状较多[5-7] 。本研究发现,出院时残留阴性症状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与中年组类似;残留阳性症状3组无差别。显效率老年组好于青年组,与中年组类似。
3.2 老年期癫症发病特点 青壮年发病初期病位以肝、心、脾、脑为病位,老年期发病病位在心、脾、肾、脑,二者均以心脑为主要病位。本组发病年龄平均为 46岁。《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为机体内部脏腑功能生理改变,平素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恼怒郁愤不解,气机不畅,郁滞则结,形成气、血、痰、火、寐,上扰脑神而发病。表现情感淡漠,忧郁不乐,喜静恶动。“气有余便是火”气郁化火,火自郁表,表现不寐易惊,烦躁不安,为痰气郁而化火,痰热交藤,上扰脑神之证。
病程长,致心脾受损,出现气血不足,血不荣心,心神失养,神明失守的表现: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血少气衰,脾失健运,出现饮食锐减,肢体困乏,脉沉细,舌淡红少苔或无苔,为心脾两虚、气血俱衰之证。
“目妄见”(《灵枢·癫狂》)因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热邪上扰或血不荣目,均可出现目妄见(幻视)。“耳妄闻”(《灵枢·癫狂》)为肝肾两虚的表现,多见于老年人,青壮年耳妄闻多为实证。
妄想在老年期癫症中属常见,内容多样,本组占89%,属不符合实际,并难以说服的怪异想法,均为脑神功能失调的范围。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
3.3 病机转化 老年期癫症,始发为气机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症状,初期以情绪抑郁为先,情绪不稳定为主要表现;疾病则气郁化火,血瘀积滞表现为急躁或暴怒为多,因此《素问·调经论》云:“血有余则怒”的论述,多为脑神失司,出现妄闻妄见。癫病日久,损伤阴液,导致阴虚内热,肝阴不足,肝血亏损藏血舍魂功能失调:见头痛头胀,头晕,头发重,头紧,或有一时性害怕,胆小,紧张等症状(肝胆相表里),肾阴不足最易出现耳鸣、头响发胀、甚则妄见妄闻。
综上所述,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与起病于45-59岁年龄段的精神分裂症相比,临床症状基本类似,故我们认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可能从属于晚发性精神分裂症,没有必要另列亚型。而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与青年期精神分裂症相比,其临床症状确有一定的特点,但是否具有异质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
[1]莫氵金明,陆 泳.实用老年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技术出版社,1994:105-121.
[2]Howard R,Castle D,Wessely S,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470cases of early-onset and late-onset schizophrenia.Am J Psychi-atry,1993.150-352.
[3]Jeste DV,Harris MJ Krull A,et al.Clinical and neuro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late-onset schizopharenia.Am J Psychilary,1995,152:722.
[4]Howard R,Rabins PV,MPH,et al.Late-onset schizophrenia and very late-onset schizophrenia-like psychosis:international con-sensus.Am J Psychiatry,2000.157-172.
[5]Castle DL Wessely S,Howard R,et al.Schizophrenia with onest at the extremes of adult life.Int J Geriatr Psychiat,1997,(12):712.
[6]李淑英摘译.早发与晚发分裂症的回顾性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0,(17):170.
[7]于恩彦,付永利.老年期精神分裂症36例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