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益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中医药;补肺益肾法.临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是其主要的病变特征,其致病率和死亡率极高。COPD呈缓慢进行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COP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亦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亦少见报道。本研究选用具有补肺益肾的代表药物(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病例20例,并与对照组18例进行对比,旨在观察其对COPD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1]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 的诊断标准,病情分级Ⅰ~ⅡA级。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经临床治疗,病情已得到控制,出院的40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失访2例。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52~68岁,平均(60.25±4.67)岁;病程5~19年,平均(14.58±4.72)年;疾病严重程度分级Ⅰ级8例,ⅡA级12例。对照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8~64岁,平均(57.22±4.39)岁;病程4~16年,平均(12.76±2.26)年;疾病严重程度分为Ⅰ级6例,ⅡA级12例。两组上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平喘固本汤[3]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验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疗程 3个月。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
1.3 观察方法 观察期前后分别测定第1S用力肺活量(FEV 1 )和用力肺活量(FVC)及FEV 1 .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ˉ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EV1 、FVC、FEV 1 .FVC均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EV 1 、FVC、FEV 1 .FVC的变化(略)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症状迁延不愈,反复炎症反应或气道高反应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并影响着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对社会和人民健康都造成巨大的负担。近年来随着对COPD研究的加深,其方案及辅助治疗[4]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提高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死率。我们运用补肺益肾的代表药物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并观察其肺功能的变化,探究中医药对COPD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咳嗽,咳喘,肺胀”等范畴。因为长期慢性喘咳上逆,迁延不愈,则肺气虚弱,又因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气日虚,久则及肾则肾不纳气,则气喘。肾虚水泛,上凌于心,造成心气虚弱,则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COPD的发生与肺肾气虚的病机有密切关系,故运用补肺益肾之法对COPD及转归有一定的临床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用补肺益肾之平喘固本汤治疗后,COPD患者FEV 1 、FVC、FEV 1 .FVC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因此,通过观察可认为对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具体的病情,给予中医药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复发,发挥着极好的作用。
【】
[1]许建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8-5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3]张伯臾.中医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3:73-74.
[4]赵鸣武.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