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红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69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应用红霉素30 mg/(kg·d),一半静点,一半口服治疗的临床分析。结果 69例患儿均痊愈。结论 从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分析,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红霉素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MP)感染引起,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之一,MP不仅侵袭呼吸道,还可导致多器官损害。目前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儿科医师较为关注的问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本文6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用红霉素治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5月我所门诊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69例,男40例,女29例,年龄1~7岁。
1.2 诊断标准 (1)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2)X线胸片示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症表现。(3)MP-IgM阳性。均符合胡亚美等《实用儿》第七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 均常规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综合治疗。红霉素30 mg/(kg·d)一半静点、一半口服,一日2次,上午静点: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加4%的碳酸氢钠注射液1~2 ml、加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2 mg。疗程7~14天。
1.4 结果 6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痊愈。
2 讨论
MP已成为儿童常见病原体之一,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感染后以并发消化道、血液系统、心脏、脑等肺外损害。MP为原核生物界中最小微生物,缺乏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不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敏感。对小儿MP感染者,四环素类药物与形成期的牙齿及骨骼中的沉积钙相结合,使牙齿出现黄染、釉质发育不全,更可抑制婴幼儿骨骼发育,氨基糖甙类药物可造成可逆和不可逆性,耳毒性和肾毒性的可能。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未成年动物软组织损害,导致软骨病。目前儿童MP感染的抗生素主要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而起到杀菌作用。近来有报道阿奇霉素有致死性过敏性休克,大部分发生于儿童。且本文首选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其优点:(1)静脉注射后立即达血药浓度高峰值;(2)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在肺组织的浓度可高于血药浓度数倍。这种优化的体内分布使其有较独特的治疗效果。根据红霉素药带动学分析,每日2次,一次静点、一次口服,既很好地维持了血药浓度,又减少了小儿的痛苦,加用碳酸氢钠和消旋山莨菪碱,调节了液体的pH值,减少了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使儿童耐受性好,能配合治疗。无论从药代动学还是临床疗效分析,红霉素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243.
2 袁壮,董宗析,鲁继荣,等.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