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宁糖浆辅助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关键词】 肠炎宁;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临床上常以抗炎常规治疗为主,但疗程较长,影响患儿生活。笔者自2005~2007年,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肠炎宁糖浆口服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儿科门诊患者,符合诊断标准[1]。但为了便于比较,选择的病例对象符合如下特点:(1)3~8岁年龄儿童,能诉述腹痛性质和部位;(2)2周内或同时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3)腹痛以脐周或右下腹为主,无明显呕吐和腹泻,大便常规和培养检查无异常,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升高;(4)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外科急腹症,包括肝胆胰脾、阑尾炎、泌尿系结石、肠道寄生虫等疾病;(5)超声检查发现脐周多发性低回声团,最大直径在1.5 cm×0.5 cm以上者(肠系膜淋巴结)。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例,男74例,女76例;对照组160例,男75例,女85例。病程3天~2周。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肠炎宁糖浆(康恩贝肠炎宁糖浆杭州英诺珐医药有限公司)口服。<3岁2.5 ml/次,3~5岁5 ml/次,4~7岁8 ml/次,均每日3次。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炎、制酸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3天,腹痛消失或偶有腹痛患儿活动不受影响;显效:治疗3天,腹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如有腹痛,能忍受并能很快消失。有效:治疗3天,腹痛减轻或发作次数相对减少但能忍受。无效:腹痛无好转。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62.5%,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χ2=51.85,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观察组方法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治疗法。见表1。表1 两组疗效观察结果
3 讨论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该病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病因多样[1]。该病腹痛发生原因可能与淋巴结炎症和炎症诱发肠痉挛有关。临床上常以抗感染为主,但多疗程较长。肠炎宁糖浆,成分黄毛耳草、地锦草、香薷、樟树根、枫树叶等。其主要成分黄毛耳草中分离出车叶草苷、熊果酸等7种活性成分,车叶草苷为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能降低平滑肌紧张度,恢复肠道正常蠕动。地锦草中分离出没食子酸、榭皮素等8中抗菌活性物质,没食子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型链球菌、脓绿杆菌、弗
氏痢疾杆菌、斯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该药药理显示:肠炎宁糖浆对小肠平滑肌有很好的松弛作用,减弱小肠推进运动,对细菌内毒素攻击小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解毒和镇痛作用。笔者采用常规治疗加口服肠炎宁方法,结果表明,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痊愈率可达90.0%,总有效率97.3%,疗程短,起效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该药系糖浆制剂,服用方便,患儿依从性好,疗效满意,临床上用常规方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时,值得加用。
【】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62-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