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朱轶,黎斌,肖方生,徐长春,杨晟玮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36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采用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手指侧方及侧方偏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3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外形和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 第2趾胫侧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关键词】 皮瓣;手指损伤;显微外科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rgical procedure of repairing skin defect of fingers by use of tibial side flap of the second toe and evaluate the treatment outcomes.Methods Thirty?six cases of skin defect of the fingers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Tibial side flap of the second toe was transferred to repair skin defect of the fingers.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The follow?up time ranged from 6 to 18 months.All flaps showed good apperance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hand was satisfactory.Conclusion Tibial side flap of the second toe is ideal to repair small size defect of the fingers.
Key words:flap;finger injury;microsurgery
2005年8月~2007年8月,我们采用带感觉神经的第2趾游离胫侧皮瓣修复手指侧方皮肤软组织缺损36例,术后外形和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16~40岁,平均25.6岁。均为外伤造成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受伤原因:绞伤12例,压砸伤10例,切割伤6例,热压伤8例。缺损部位:手指中末节侧方皮肤缺损20例,手指侧方及指腹皮肤缺损16例;其中示指16例,中指12例,环指8例;最大缺损面积为5.0cm×2.5cm,最小缺损面积为2.0cm×1.0cm。修复时间均为受伤入院后5~7天行亚急诊手术。
2 手术方法
2.1 皮瓣设计 根据手指创面的形状和大小设计皮瓣,以第2趾趾底动脉的体表投影即趾侧方和趾底的分界线为皮瓣的轴线。
2.2 皮瓣切取 在第1趾蹼处纵行切开,解剖出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及伴行的趾底神经。在趾蹼处及趾背侧选择2条浅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切开皮瓣背侧缘,在深筋膜下自趾背向趾底掀起皮瓣,切开皮瓣跖侧缘,向趾背侧解剖游离皮瓣,与趾背解剖面会合,皮瓣即游离完毕。
2.3 游离移植 根据受区情况吻合血管和神经:第2趾胫侧趾动脉与相对应的指固有动脉(优势动脉)吻合,或与指总动脉吻合,趾背浅静脉与指背浅静脉吻合,趾神经与指固有神经吻合。若皮瓣>3.0cm×2.0cm时,应切取第1趾背动脉或第1跖背动脉(图1~4)。
2.4 供区处理 供区均用全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
结 果
3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小时内出现动脉危象,2例局部应用罂粟碱缓解,1例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动脉成活。伤口 Ⅰ 期愈合,供区植皮10天后拆包均成活。随访时间6~18个月,皮瓣肤色红润,质地良好,手指外形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会手功能评定标准[1]评定:优24例,良8例;优良率达88.9%。皮瓣两点分辨觉达8~10mm。讨 论
1 皮瓣的应用解剖
(1)动脉:第1跖背动脉与第1跖底的动脉汇合后立即发出拇趾腓侧趾底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位于第2趾侧方偏趾底的位置[2]。据王东等[3]观察,在近趾横纹处动脉平均外径0.9~l.3mm,口径与手指远节指间关节平面血管口径基本相近。(2)静脉:有深浅两组。浅组为趾背和趾底的皮下浅静脉,深组为趾底动脉的伴行静脉。(3)神经:感觉神经为趾背神经、趾底神经和腓深神经。
2 本术式的优缺点
(1)该皮瓣组织结构与手指相近,修复手指侧方创面后外形较为美观;(2)血管恒定,切取较为方便;(3)供区隐蔽;(4)皮瓣感觉恢复较好;(5)皮瓣切取面积较大时,如皮瓣宽度>1.5cm,供区创面植皮较难成活;(6)需要较高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
3 注意事项
(1)皮瓣切取面积不宜过大,以免供区植皮成活困难;(2)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的伴行静脉较细小,解剖时不要损伤,因为有时趾背或跖背静脉不易带到皮瓣上或在解剖时损伤;(3)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并不在趾底,而是位于第2趾侧方偏趾底的位置,解剖血管神经束时要注意保留适量的筋膜组织作为保护。
对指腹缺损修复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邻指皮瓣、交臂皮瓣及腹部带蒂皮瓣等,指动脉岛状皮瓣尽管可带神经修复感觉功能,但对手部创伤大[4],且遗留瘢痕,影响美观,而各种带蒂须多次手术,同时因无感觉神经,修复创面感觉差,容易烫伤或冻伤[5]。采用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用趾底神经与指固有神经相吻接,使修复后的手指感觉良好,并且克服了手指臃肿、感觉差、瘢痕等缺点,外形和功能均明显优于以上皮瓣的修复效果,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
[1]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 (3):130-135.
[2]蔡锦方,丁自海,陈中伟.显微足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74.
[3]王东,凌彤,王秋生, 等.趾腹皮瓣修复指腹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0,14 (2):85.
[4]王凯夫.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7,8(4):115.
[5]赵国艺,颜海波.邻指皮瓣修复拇指食指指端缺损320例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7,8(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