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钢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斌 刘峰 时间:2010-07-13
【摘要】  钩钢板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术后功能恢复优良、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但需严格把握钩钢板适用范围,以达最佳疗效。
【关键词】  锁骨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钩钢板固定
        我院2004年至2009年共收治锁骨骨折病人约63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7例,采用切开复位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现对其疗效进行了随访,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36.2岁;车祸伤11例,摔伤5例,砸伤1例;根据术中探查结果,锁骨外端骨折线在喙锁韧带外侧者12例,骨折线在喙锁韧带内侧者5例,其中粉碎性骨折有10例。
        1.2 症状与体征  均有外伤史,患肩肿胀、疼痛,伤肢外展或上举均较困难,活动时局部疼痛加剧;检查见患肩局部高起,与健侧对比明显,局部可触及凹陷,肩锁关节松动“琴键征”;X线片可明显示锁骨外端骨折,为NeerII型,肩锁关节脱位TossylI-lII度。
        1.3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麻醉选用全麻或颈丛加臂丛,满意后伤肩垫高,沿锁骨外段做切口,以充分显露锁骨外侧、肩锁关节及肩峰。清除关节内淤血以及骨折端淤血及碎骨片等组织,关节盘碎裂则切除关节盘。根据骨折情况选取适当长度钩钢板并预弯塑形,钢板钩插入肩峰后下,将钢板近端向下按压,直视下行骨折复位,使锁骨面与钢板贴合螺钉固定,骨折近端至少上3枚螺钉固定,术中修复肩锁韧带以及关节囊,但未刻意修补喙锁、喙肩韧带。术后5-7天开始行肌肉主被动功能锻炼,以不痛为度。2~3周肩关节进行恢复活动度的锻炼,并逐步开始行力量练习。3个月内患肢避免用力提拉活动。
        2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钢板外露、松动、断裂。8~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l0~15周,16例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1例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所有患者目前均在6-12月去除内固定,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脱或断裂、患肩畸形及再脱位等并发症。 
根据Neer标准:疼痛占35分,功能占30分,活动范围占25分,解剖位置占10分。总分大于89分为优,大于80分为满意,大于70分为不满意,70分以下为失败。本组病例按Neer标准进行评分:优14例,良2例,不满意1例,优良率94%。
        3 讨论
        3.1 锁骨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部位之一,常发生在锁骨的中、外1/3处,而合并有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类型。
        3.2肩锁关节属微动关节,它的稳定性靠关节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的维持作用,当外力作用于肩峰时,锁骨压于第一肋骨上,肋骨阻止锁骨下移,而造成锁骨骨折及肩锁关节上的肩锁韧带发生断裂,喙锁韧带受到牵拉撕裂,外力强大时三角肌及斜方肌的锁骨止点断裂,造成肩锁关节脱位。
        3.3在治疗锁骨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时,特别是锁骨外1/3骨折必须作骨折复位固定,肩锁关节脱位又需复位及韧带修复固定,利用克氏针固定,以及使用解剖钢板、重建钢板都不能两方面兼顾,手术效果不满意。近年来锁骨钩钢板的广泛应用,既克服了克氏针的不牢固、退钉和刺破皮肤的缺点,又扩大了重建钢板、解剖钢板的使用范围,使这一类病人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3.4 锁骨钩钢板是专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所设计的,其特点为:(1)解剖型设计完全符合锁骨的“S”状外形,能预弯与骨干良好贴附;(2) 钛质,外形薄,强度大,固定可靠,使用方便;(3) 尖钩位于肩峰后下方肩锁关节外,对肩袖的影响较小;(4)在肩关节外展上举时因钩端是不固定的,允许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符合肩锁关节“微动”的生理特性,可早期行康复锻炼。(5)肩锁钩板通过锁骨远端的钢板固定和穿过肩峰的钩形成杠杆作用,在锁骨远端、骨折两端产生持续稳定的压力,为肩锁、喙锁韧带及周围的软组织提供了一个稳定而无张力的环境,大大提高了韧带及软组织的愈合质量及骨折的愈合。在治疗中我们认为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同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单纯Tossy I、Ⅱ型肩锁脱位以及锁骨中段骨折不适合选用钩钢板。(2)术中钢板要适度预弯,以紧贴锁骨,但预弯时在钩和板交界处不可反复,以免发生术后钢板断裂。(3)术中置钩在肩峰后下方时可以显露出肩峰骨面,将钩紧贴骨面置入,可以避免伤及肩锁关节,也可避免由于钩与肩峰间有较多软组织而出现因肩关节的微动产生刺激,在钩端周围组织形成滑囊而疼痛。(4)关节盘破碎则予以切除,以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综上所述,我们体会到锁骨钩钢板锁骨外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治愈率高,固定可靠,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优良,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病人的治疗之中。
参 考 文 献
[1] 郭世绂.骨科临床解剖学.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0: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