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杨翠玉 丁艳芬 王琼华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34例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好转出院,1例因原有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结论  做好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的整体护理,预防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颈椎外伤  截瘫  护理
        颈椎外伤并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较严重而复杂,常常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伤后细致的观察,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我科自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34例,现将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34例患者中,男29例,女5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39岁。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生活不能自理,凡事需别人帮助,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绝望的心理。有的不思饮食,有的情感脆弱,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护士应多巡视病房,多与病人交谈,多体贴病人,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强乐观地生活下去。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因呼吸肌麻痹、局部血液循环相对减弱、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易发生肺部感染。护理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咳嗽无力。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持续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深呼吸,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以助排痰。遵医嘱给雾化吸入,达到消炎祛痰的目的,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2.3  保持颅骨牵引持续有效  防止加重颈椎损伤  颈椎骨折行牵引治疗时,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不能在牵引装置上盖物,以免影响牵引效果。用颈托固定颈部的要保持颈托固定位置良好,不可随意取下颈托。
        2.4  体温异常的护理  颈脊髓损伤时,体温调节中枢丧失了正常的调节功能,患者体温可达40℃以上或低于35℃,应加强护理。高热:动态观察体温的变化,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低温:适当调高室温,注意保暖,但避免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皮肤。
        2.5  预防泌尿系感染  颈椎外伤患者因神经系统受损常发生尿潴留,需长期留置尿管而易致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护理此类患者应注意:(1)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防止管道受压、扭曲、堵塞;鼓励患者多饮水、勤翻身,以利排尿。经常观察尿液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2)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排放引流尿袋,测量尿量并记录。每1—2周更换尿管并妥善固定,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及外阴2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2.6  防止发生压疮  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由于感觉缺失造成肌体对伤害性刺激无反应、被动体位易致局部组织受压缺血缺氧而发生压疮。护理此类患者应做到七勤、二保持、一避免。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换洗、勤整理、勤检查、勤交待。二保持:保持床铺平整、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一避免:避免拖、拉、推、拽而损伤皮肤。
        2.7  防止便秘  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因脊髓神经损伤和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而易发生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指导家属定时给患者按摩腹部促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2。8  重视功能锻炼  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功能锻炼应与同时进行。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废用综合征,可行推拿、按摩、被动活动四肢各个关节,向心性按摩大小腿肌肉,每日3—5次,每次30分钟。行功能锻炼后将四肢各个关节置于功能位,预防肢体畸形。
        3  小结
        颈椎外伤并截瘫患者身心创伤较重,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重视心理护理,认真实施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4例患者经上述护理,仅有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间歇性便秘,其余病例未发生并发症,33例患者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