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王松林,江振华,沈丛林,顾玉慧

【摘要】  分析外支架加有限内固定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疗效,以及其在软组织Ⅰ、Ⅱ期修复中的优越性,以期选择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软组织缺损;固定术

             高能量伤造成的胫腓骨骨折多合并软组织损伤,有时伴血管断裂。我科自2001年6月~2007年5月对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行外支架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16~74岁,平均42岁。道路伤39例,挤压伤7例。骨折按Gustilo分类[1]均为Ⅲ型:其中Ⅲa型31例、Ⅲb型13例、Ⅲc型2例。伴休克17例,肝脾损伤8例,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9例;单侧44例,双侧2例;伴股骨骨折9例。

  2 治疗方法 清创、骨折复位固定:反复冲洗伤口,切除污染失活软组织;固定腓骨恢复下肢长度;清理胫骨骨折端、复位,较大骨折块用克氏针或螺钉固定,骨折两端穿骨钉4~6枚,用钉棒连接器牢靠连接,跨关节固定时要尽量保持关节间隙正常。软组织修复:邻近皮瓣或带蒂皮瓣转位Ⅰ期修复局部缺损;血管断裂吻合修复后软组织覆盖。后期处理:软组织缺损或坏死行Ⅱ期扩创、游离植皮或皮瓣修复。术后管理及功能锻炼:钉眼滴乙醇,有序地行肌力和关节功能训练,早期扶拐适当负重;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有无再移位及愈合情况。

  3 结果 本组43例骨性愈合,3例骨不连;2例胫前后动脉均断裂,行Ⅰ期血管吻合?桥接,患肢成活;5例发生钉道感染。46例随访8~18个月,平均11个月。Edwards评价系统评定:优良41例,可5例。

  讨 论

  外支架固定技术已成为当今治疗许多严重创伤的重要手段,其优越性有:(1)外支架固定在远离骨折端穿钉,减少对骨折处血供的破坏;(2)外支架桥架于软组织上方,有利于创面的Ⅰ、Ⅱ期修复和换药;(3)早期成角和移位可在C臂机X线透视下矫正;(4)外支架固定可提供可靠的弹性固定和稳定的生物力学环,促进骨愈合。因此采用该技术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能达到较好骨折重建、软组织缺损修复。操作简单、安全、省时,对血管吻合?桥接术无干扰。本组2例胫前后动脉断裂以支架固定后行血管吻合?桥接,获得成功。27例Ⅰ期、19例Ⅱ期行皮瓣转位修复且全部成活。

  外支架固定常见并发症为钉道感染、骨穿钉、支架松动、骨折端再移位等,保持钉道周围皮肤及外固定的清洁,术后及时更换敷料,钉眼滴乙醇是防止钉道感染的有效措施。准确地从正常皮肤部位穿钉可防止骨钉松动及钉道感染。本组5例发生钉道感染,穿钉略有松动,经加强护钉管理后好转。外支架有整复固定作用,伤口处理便捷,适用于伴有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缺损的粉碎性骨折,特别适合基层的推广应用

【】
  1]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 北京技术出版社,200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