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模式视角下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万阿俊 时间:2013-07-20
  上述模型实际上是不完善的,它可以在几个不同的方向上扩展。然而,从这一简单的模型可以引申出以下几点含义,足以揭示两国信贷产生差异的缘由:一是在中印两个发展中国家,商业银行的利润是该银行获得存款的增函数。二是存款和贷款不可分,商业银行所能获得大的存款回报的客户,必定也是信贷投入较大的客户。
  2、经济增长模式、资金分布与银行行为
  经济增长模式直接决定社会资金分布的形态:在一个依靠强力政府,以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式中,大量的资源势必集中在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身上;而在一个相对弱势政府下,依靠内需和企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形态中,资源配置必定是分散的,主要资源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国是强力政府,政府集中大量的资源,并且近年来依靠土地升值集聚大量的社会资源,用于基础实施建设以及其他资本投入型行业;而印度则是更注重市场化作用,依靠自身私营企业发展,因此资源主要分布在个人和中小企业。黄亚生(2009)的研究表明,中印两国的存款分布迥然不同,印度是家庭、小企业所占的存款居多,而大型企业和政府的存款比例较少;而中国则是相反,国家机构、大型企业所占的存款较多,而居民储蓄存款则较少。如果继续从两国典型银行来看,2009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公司存款4.78万亿元,是个人存款的1.02倍;而印度国家银行在2009年末,其公司(大额)定期存款77.22亿卢比,占全部存款比重仅为10%,公司活期存款也仅占全部存款的20%,余下全部为个人及零售型存款。
根据前面模型的假说,在中印两个发展中国家,寻求存款资金最大化成为两国银行体系极力追求的目标。所以,商业银行必定密切关注社会资金分布情况,作为理性人,其必定追求资金回报最大的领域。另外,需要关注的一点,在银行的实际运营中,存贷款是关联的。这也是假设三的内容。出于两国资金分布的特点,理性的商业银行会有不同的行为。在印度,一个理性的银行,其必然主要服务于这些中小企业,从这些企业中获得存款资金,并将大量资金投放到这些企业。而转向中国,商业银行最有效率的行为是追逐大的项目工程或企业,追逐政府行为,因为这种大项目意味着国家几十亿乃至百亿的投入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资金回报。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会像过去迫于行政压力进行信贷投放,而是更乐意为之。因为这些项目往往都有政府财政担保,目前政府的信用仍然足够强,并且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政府的还款能力强劲。因此,银行自然有动机去对这些领域进行投入。一个随之而来的结果是,银行体系对实业的信贷投入会比较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也比较少。实际上,这种结构特征的差异将深刻地影响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
  四、结语
  本文从经济增长模式这个层面研究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差异(这种差异严重地影响了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发现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本文的一个政策意义是,政策制定者应该从根本层面改变银行业作用的经济增长环境,而不应该仅仅拘泥于银行系统本身的功能发挥,或者是银行机构的特定形式。只有在有效的经济增长模式下,银行体系才会将信贷投放到实体经济与中小企业上,才能真正对经济增长施加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Solow: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Feb).
  [2] Jorgenson and K.V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orld Growth Resurgence [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2005,107,No.4.
  [3] Fromlet,H.:India versus China —Who will be the Winner in the Long Run?[J].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view,Vol.2005,12,No.3.
  [4] 黄亚生:印度能否赶超中国?[J].外交政策,2003(1).
  [5] 黄亚生:中印经济增长中的软硬基础设施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
  [6] 张勇等:中印发展潜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9(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