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模式视角下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万阿俊 时间:2013-07-20
【摘要】 信贷投放结构是银行体系作用效果最为重要的度量,其直接表明银行资源配置的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水平和质量。然而,对于信贷投放结构的研究,目前几乎是空白。本文将以中印两国银行体系为例,研究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差异的机制,并明确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各自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的差异,进而影响到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真实效果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信贷投放结构
  
  一、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
  在中印两国经济增长模式比较上,Jorgenson(2005)、Fromlet(2005)、黄亚生(2003,2005)、张勇(2008)等从储蓄率、投资率、资本存量、经济效率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者的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依靠高储蓄、高投资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并没有伴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印度的经济增长则依靠科技创新及内在禀赋带来的服务业出口与内需拉动,而不是中国模式的“资本驱动式”发展,并且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二、中国与印度——典型银行信贷行为研究
  1、银行信贷的案例研究:中国工商银行及印度国家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信贷行为。从中国工商银行2009年年报来看,在信贷结构上,公司贷款上,工行主要投向项目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所谓项目贷款,其一般用于基础建设,占公司类贷款57%,表明大量公司类贷款用于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另外,有11%的公司贷款投向房地产行业。而用于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的流动资金贷款仅有32%。个人类贷款也有同样倾向,其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仅有11.4%的个人贷款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将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中用于企业(个体户)的资金合并,发现其总量仅为14037亿元,占全部信贷量的24%(假设流动资金贷款全部都是投入到实体企业发展,真正的数据应该要小于这个比例)。具体到行业,2009年末,该行贷款投放最多的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电力、水利、房地产以及制造业五个行业。前四个行业均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占公司类贷款比重为57.2%;从创新型领域来说,科教文卫所占贷款仅为1.7%,通讯设备所占贷款仅1%。2008年之前,工行信贷投放也具有类似的特点。
  (2)印度国家银行信贷行为。2009—2010年度,印度国家银行总贷款量约为1800亿美元。信贷结构上,21%进入中型企业,14%的贷款投放到集团企业,17%进入小微企业,10%为农业贷款,21%为零售贷款,另有15%为其他贷款。按行业划分,18%进入基础设施领域,3%进入工程建筑领域,3%为珠宝首饰领域,7%为机械工程,11%流入钢铁行业,3%为其他金属和金属制品,4%进入化工行业,10%为石油行业,11%进入纺织行业,7%为食品加工业,1%为造纸业,另有21%为其他行业。可见,印度国家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均匀,仅有14%的贷款流入到集团客户,余下都是中小型企业、个人客户。从行业分布来看,仅有21%的公司贷款进入基础设施以及建设领域,其余均进入各类实业企业。也可以发现,这种比例在近些年是常态。
  2、两者的对比及问题的提出
  通过上述比较,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两个同为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相似,中小企业为最庞大的市场主体,为何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有如此大差距(下面的两个差异在中国和印度的中小型银行中也可以发现):第一,基础实施投资上,中国银行明显高于印度银行;第二,中小企业贷款比率上,中国的银行明显低于印度银行。这两个差异直接导致银行体系对经济发展的真实作用效果的差距。对这样一个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增进我们对于银行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作用模式的了解。本文接下来试图解释这一难题。
  三、假说:银行体系与经济增长模式
  从目前研究来看,有关银行体系与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较少。主流经济学家,如林毅夫等人尽管对银行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对经济增长模式几乎没有涉及。而对不同国家银行信贷行为的差异,目前的研究也几乎空白。针对中印两国银行体系信贷投放结构的差异,本文提出自己的假说,即两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导致国内资金资源分配的差异,从而影响银行行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重视投资,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因而资金集中在大项目或企业上。作为追求利益的银行,其更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从而表现出信贷投放到大项目或企业,并通过这种信贷投入进而获得相关存款回报,银行自身也得以发展;而印度则没有此种经济增长模式,社会资金分配集中度低于中国,不存在大项目或者企业聚集大量资金的现象,信贷投放因而比较平均。
  为了支持上面的假说,本文将首先提出一个简单的银行行为模型,分析中印两国银行体系的表现。
  1、一个简单的银行行为模型
  一个银行的行为主要是经营存款和贷款,其以获得最大存贷款利差为目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本文做出以下假设:假设一,两国的信贷资金都是供不应求,即在合适的价格下,民众对资金的需求无限大。假设二,由于监管对存贷比率的限制,假设两国贷款为存款的一个比率,记为a,并假设两国比率相同。假设三,贷款行为与存款行为紧密联系。一个客户存款时,往往会寻求金融机构在适当时候能提供融资支持;而其在贷款时,也相应会在适当时机向金融机构提供存款,以强化银企合作关系。这在实践中是常见的。假设四,相对存贷利差而言,交易成本较少,忽略交易成本,以D表示存款,L表示贷款,rD表示存款利率,rL表示贷款利率。
  在上述四个假设下,两国典型银行的利润函数为(忽略其他成本,t表示时间):
  R(t)=Lt*rL-Dt*rD (1)
  进行整体考虑,忽略银行微观上存贷款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设Lt=a*Dt,代入可得:
  R(t)=a*Dt*rL-Dt*rD (2)
  对(2)式求最大化可以得知,只要a*rL-rD>0,就有R(t)/Dt>0。而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印两国而言,a*rL-rD>0的条件是可以满足的。因而,在两国的银行体系中,寻求利润的最大化与寻求存款最大化是一回事情,“存款立行”仍然是一个真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