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启荣 时间:2013-02-14

【摘要】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服务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它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在金融危机之中我们还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这既有助于达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又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业的发展策略是优先发展中小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关系到民生的服务业,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关键词】 服务业  全球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就业

一、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意义

1、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服务业的产业特点看,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达到保增长、保就业的目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随着WTO的加入,外需在经济增长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依靠外需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遇到阻力。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内各产业发展现实看,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而国内的制造业大多处于低端位置,低端制造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我们希望服务业能够承担较多的保增长、促就业的任务。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看,服务业的发展确实能够承担这一任务。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产业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即工业不再是绝对主导产业而很可能出现工业与服务业并驾齐驱的格局,有的国家甚至还出现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264万元,同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破7,按平均为7算,我国的人均GDP在2008年已经达到3000美元。说明了我国的人均GDP达到了服务业快速发展所需的拐点。同时,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空间,到2003年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72.2%,中等收入国家为52.7%,低收入国家为49.8%,我国到2007年为40.1%,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甚至还没有达到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总体的发展水平,说明了服务业还有大力发展的空间。所以在人均GDP达到了服务业快速发展所需的拐点的时候,只要政策得当,完全可以迎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春天,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能推动经济增长,达到保增长、促就业的目标。从服务业的产业特点看,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对提高就业水平大有益处,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我国1989~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平均就业弹性分别为-0.565、0.1、0.223。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负,说明了农业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的吸收,而在第二、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是第二产业的2倍多,所以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吸收劳动力。我国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贡献还比较低,发达国家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比重达到了65%,中等及中下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比重也达到50%,而我国的这一比重还只有33%。我国大力发展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更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发挥其吸收劳动力的优势。

2、从创办服务业企业的投资需求看,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服务业的种类跨越了从传统到现代,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在各种类别的服务业企业中其所需的资金也大不相同,其中有的服务业企业需要的投资比较多。而有的(如比较传统的)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却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这些种类的服务业的存在决定了服务业能为创业提供广阔的发展领域。据统计,在中小企业投资中,投资工业加工业的资金门槛是最高的,投资规模在50-100万元;其次是农业加工业,投资规模在30万元左右;信息服务业的投资规模在5-30万元之间;传统的服务业(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投资规模在10万元以下。当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存在一大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就业也遇到了难题,通过大力发展投资需求比较少的服务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较好的选择。

3、大力发展服务业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与20世纪80年代的东亚奇迹相似,中国经济20多年的高增长严重依赖要素投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直没有太多进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服务业的发展。我们还没跳出重化工业和低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是高投入、高能耗和低附加值、低效率。

只有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经济发展的后劲才能增强,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无疑能增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4、大力发展服务业进行的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需

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服务业进行投资。在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中,有的服务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投资比较大,如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公共平台建设等。对服务业进行的投资以及其所衍生的需求能为拉动内需贡献力量。

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策略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我国的服务业要有新思路。要把服务业的发展和扩大内需、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时,服务业的发展还要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密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当前的经济增长与未来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经济的短期回暖转化为中长期经济增速的回升,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多重目标。

1、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中小服务企业

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出口严重滑坡,扩大内需成为了必然选择。在经济日益服务化的时代,发展服务业是我们实现“保增长、促就业”目标重要手段之一。服务业的一个显著的行业特点是服务业中占多数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因此,发展服务业又必须把重点放到发展中小服务业企业上。我国的服务业还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这类企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它们在资金、规模、技术、信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如何发展这些企业,帮助它们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促进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第一,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中小服务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是制约中小服务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主要是缺乏为中小服务企业融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机制。因为服务企业千差万别,针对中小服务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根据服务企业的不同特点而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例如,对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中小服务企业,可以采取鼓励引导风险资本投入的解决办法,而对一般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则主要通过政府引导建立专项资金、鼓励银行货款等办法来解决。第二,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放松对服务中小企业的管制,改善它们的外部环境。第三,提倡中小服务企业综合经营、多功能经营和特色经营,鼓励经营场所走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2、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既关系到保增长、促就业,又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应当大力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制、政策的原因是主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普遍高于工业,管制过多,市场化程度低。非国有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很多障碍,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制度,除了国家法律、法规明令非国有资本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其它服务业领域应全部向社会开放,通过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公平竞争,使这一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效率和有效供给。此外,要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应围绕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积极推进各类专业性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效应。

3、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使服务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的是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服务业的许多领域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通过这些领域的服务业发展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以适应我国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需求。要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