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机制的建设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茜 时间:2013-02-14
  【论文摘要】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区域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但其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强弱。为提升京津冀区域产业竞争力,本文从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区域的产业协调机制。具体从制定区域产业规划,建立产业筛选和评价、产业环境优化、优势产业选择和生态补偿等机制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论文关键词】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机制 
   
  1.区域产业协调机制的建设 
  区域产业协调机制,是指为协调产业在区域内更好的发展,而建设的具有制度化保障的一系列与产业相关的政策、措施等,目的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从而提升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1.1 区域产业协调机制的建立基础 
  1.1.1 区域行政协调机制初步形成 
  产业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在区域的行政协调机制形成后,才能建设产业协调机制。没有政府的协调机制,跨区域的管理机构无法建立,从而产业也无法进行跨区域的协调;没有全局规划机制,产业的布局也得不到优化;没有政策激励和制度约束等机制,相关企业则缺乏积极性。总的来说,产业协调机制的建立离不开行政协调机制。 
  1.1.2 区域产业资源良好,利于互补发展 
  要建立区域产业的协调机制,该区域必须具备良好的产业资源,适合发展互补型产业。在一个区域内,产业合作优于竞争,只有适合发展互补型产业,才能避免各城市间产业的盲目竞争,达到协调发展。如长三角地区,各地发展特色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的互补共赢及其对区域外的辐射带动。浙江和江苏围绕生物工程产业、现代信息产业、高科技制造业、生态环境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等做出最优选择,而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则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物流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为突破口。如此良好的产业资源,使得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较为协调。 
  1.1.3 区域基础设施发达 
  地区的产业协调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通讯、交通设施是建立产业协调机制的根本保障。在长三角区域,集洋山港、太仓港、北仑港、舟山港和南通港等于一体的集中组合港口有望建成;沪宁铁路,沪杭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将区域的各个城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珠三角区域,公路、铁路、水运、港口、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沟通各城市,全面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上两区域在完善的基础设施的保障下,产业要素流动频繁,已基本形成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2 建设区域产业协调机制的意义 
  1.2.1 区域经济发展依赖区域一体化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经济增长的重心已从单个城市逐步转变为城市区域,因此,全球一体化首先体现为区域的一体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建设区域产业协调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区域一体化。 
  1.2.2 当前区域产业转移缺乏制度保障 
  当前,地区间的产业转移已在多地实践,但通过调查发展,这种转移多是无序的、盲目的,缺乏制度化的保证。如此发展,不但不会使区域的产业提高竞争力,反而会造成区域的产业发展混乱,失去竞争力。因此,建立区域产业协调机制的要求迫切。 
  1.2.3 增强区域互动,实现共赢 
  产业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从宏观上制定区域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以产业建设为契机加强城市间的沟通合作,增进区域的互动联系,使各方得到利益,实现共赢。 
  2.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本文所指的京津冀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石家庄。 
  2.1 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现状 
  2.1.1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 
  目前,北京市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第二产业逐步减少,第一产业仅占很小一部分,这说明北京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天津市第二产业最为发达,第三产业也呈现强劲势头,与第二产业一同为天津市贡献绝大部分产值。河北省大部分城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较北京和天津比重偏高,第三产业较弱。 
  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天津和河北,这两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天津目前的第二产业比重与河北省相当,甚至略高于河北省,但天津呈下降趋势,河北呈上升趋势。总体来说,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较慢,但正在向合理的方向转变。 
  2.1.2 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布局并没有形成体系。虽然正在向这方面发展,但是实施的难度较大,因此如今的布局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形式发展。如北京的中关村“一区多园”、丰台总部基地、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文化产业园等,天津的滨海新区、中海油能源生产基地、航天产业基地、临港化工产业基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河北的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石家庄动漫产业园区、曹妃甸重化工产业基地以及各县市的工业园区等。第二,临港产业加速集聚。天津滨海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冶金基地;曹妃甸临港工业区依托大港口、大钢铁、大电力、大油田,产业集聚加速形成;沧州渤海新区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和港口物流四大产业为主导,正在全力构建沧州渤海新区临港产业群;黄金海岸新区正努力构建由滨海至内陆的滨海休闲带、近海生活带和内陆产业带。
  2.2 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的问题 
  2.2.1 产业盲目竞争,同构现象严重 
  在京津冀地区内,由于合作观念的缺乏,在争取各自利益的过程中,产业盲目竞争,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趋同现象。学术界通常采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工业研究中心提出的结构相似系数,用该系数测定产业结构相似度,以此来衡量产业结构的同构程度。根据经验,对地区产业结构相似度进行评价时,以0.9为标准来判断高低。通过计算,京津两地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较大,为0.89,远远高于津冀两地(0.59)和京冀两地(0.39)。①京津两地同属区域大都市,国家直辖市,在确定主导产业时很少从区域利益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导致产业同构的现象的出现。 
  2.2.2 缺乏优势和特色产业,区域产业竞争力较弱 
  在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使整个区域无法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以钢铁产业为例,在京津冀几乎所有地区都有钢铁企业布局,大型国有企业就有首钢、天钢、唐钢、承钢、石钢等多个。企业布局分散,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导致区域钢铁产业虽然产量大,但实力不强,整体竞争力弱。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