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战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肖华茂 时间:2013-02-15
  3.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要引导中部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率。第一产业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应以绿色食品及农业的生态效益为开发重点,并逐步向规模化、安全化和观光化发展;第二产业主要发展生态工业,通过建立生态工业链及高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实现资源和能量的多层次分级充分利用,从而推动物质的有效转换及再生;第三产业不仅本身要生态化而且要为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率。 

  4.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是化解中部生态资源与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矛盾,快速推动中部经济发展,实现中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和自然界的生态循环原则,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和协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合理规划和调整整个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整体最优目标。这就必然要走更加理性的强调“社会—经济—自然”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生态化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二)中部崛起对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虽起到了加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已经存在的现状,一般在经济发展初期,集群一般很难自发形成生态化路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延伸演进,生态环境问题会慢慢得到改善。可以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见图1)来解释。  

  1993年Panayotou借用1955年库兹涅茨界定的人均收入与收入不均等之间的倒U型曲线,首次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EKC认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如图1所示的超过曲线的最高点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EKC是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环境质量需求、环境规制、市场机制、减污投资等方面来加以诠释这种关系的。总的来说,在收入提高的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向信息化和服务业的演变、清洁技术的应用、人类环保意识和环保需求的加强、环境规制的实施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生态问题会成为一个首先考虑的问题,环境也会在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后不断向生态方向发展。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部会走出困境逐步实现中部崛起,中部产业集群也会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中部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总的方向,也是中部崛起对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敏.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企业活力,2007(11)  
  2.孙祖荣,施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力研究,2006(7)  
  3.刘爱雄,张高亮.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  
  4.沈正平,刘海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