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楚雄彝族服饰市场竞争战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丽 时间:2014-06-01
    论文关键词:楚雄彝族服饰 竞争战略
    论文摘要:楚雄彝族服饰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质的文化资源。彝族服饰要实现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为企业和地方带来效益,需要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科学的规划。本文在市场需求现状、竞争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彝族服饰市场的竞争战略。 
   前言 
  民族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开发展示才能为社会所认识和运用,同时在开发展示之中经过现代过滤和艺术品的提升,才会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彝族服饰种类多样,图案丰富,色彩艳丽,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广阔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产业开发前景,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彝族服饰文化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对彝族服饰的需求状况及竞争环境做出清晰地认识,对彝族服饰的发展战略做出规划。 
  第1章楚雄彝族服饰需求现状分析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少数民族穿着习惯被逐步汉化。如今,在彝族聚居地,人们已很少能看见穿着民族装的彝族群众了,相反,彝族服饰却出现在了各民俗旅游景区、一些大型的特色酒店内。这说明彝族服饰的需求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1 需求总量呈上升趋势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中部,是中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2010年楚雄彝族人口731494人,占总人口的28.0%,少数民族人口的80.9%,[1]彝族儿女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谱写了一部厚重朴实的文化史诗,因此楚雄州享有“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美称,楚雄是恐龙的故乡,东方人类的发祥地,浓郁的人文文化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楚雄文化产业的创办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几年,楚雄州的旅游业硕果累累,旅游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彝族服饰需求总量的上升。 
  1.2 彝族服饰的需求总量仍然较小 
  虽然彝族服饰的需求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需求总量却不容乐观。彝族服饰的市场面较狭窄,主要集中于舞台服装的租赁,旅游消费,政府、酒店的公关接待细分市场。另一个方面,彝族服饰资源还没得到充分的开发,符合大众消费的现代民族服饰研发滞后,市场需求量较小。相比整个市场而言,彝族服饰所占的市场份额较小。 
  1.3彝族服饰需求的不规则性 
  彝族服饰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求的不规则性,服饰的需求受本地旅游业与文艺活动等的影响较大。在旅游旺季,彝族服饰的需求量会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调查发现,在以往购买或使用彝族服饰的人群中,属于舞台服装、公关接待等特殊需求的占绝大多数. 
  第2章发展楚雄彝族服饰的优劣势分析 
  2.1发展楚雄彝族服饰优势 
  2.1.1 楚雄彝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楚雄彝族服饰以红、黑、绿三种颜色为主,衣襟、领口、袖口、裤脚上都绣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装饰品以银器为主,有项链、手镯、耳环、银铃、银牌、银泡等。[2]彝族服饰是彝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与彝族的历史、宗教、婚姻、丧葬、农事、节庆的关系极为密切,楚雄彝族服饰与楚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具有浓郁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2.1.2楚雄州发展特色经济带来的契机 
  楚雄是云南省特色经济核心的组成部分,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经济圈的增长极,为了促进滇中经济圈的建设,加速楚雄经济的发展,楚雄进行了滇中特色大城市的规划改造,彝族文化名都的建设,为楚雄彝族服饰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契机。 
  2.2发展楚雄彝族服饰市场的劣势 
  2.2.1 传统的彝族服饰正在消失 
  以前在彝族山乡可以看到男女老少均着民族服饰,但现在仅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和传统的节日上可以看到这一景象了。另一方面,传统的彝族服饰制作与手工工艺正面临着消亡的厄运,作为彝族文化瑰宝的彝族服饰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也正在消失,如今仅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会简单的制作一些衣服鞋帽。 
  2.2.2 缺乏完整的品牌形象 
  1958年4月1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从此彝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才逐步的走上正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民族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楚雄彝族服饰得到了初步的开发。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如:传统的彝族服饰加工费材、耗时,技术要求高,企业对彝族服饰市场没有准确的定位,宣传力度不够等,使得彝族服饰在大众的心里仍缺乏完整的品牌形象,这为建立品牌和开拓市场加大了难度。 
  第3章 彝族服饰竞争战略的研究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城市营销时代”已经来临。城市营销要求把城市视为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对城市和各种经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规划,树立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如今,各民族地区都把民族文化列为发展城市营销的重要资源,竞相打造各民族文化的代表城市,民族文化产品得到较好保护与开发的同时,文化产品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彝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产品的竞争更是如此。 
  3.1楚雄彝族服饰面临的国内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民族服饰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随着民族服饰产业的发展,供应商越来越“抢手”,民族服装企业难以进行后向一体化,其转换成本就较高,众多因素使得企业在产品价格上失去了竞争优势。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对于楚雄彝族服饰消费者市场而言,舞台服装租赁市场和公关接待市场两类市场的消费者虽然总数较少,但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相对于个人消费者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因此这两类消费者的压价能力就相对提高。 
  (3)新进入者的威胁:各级政府对发展民族产业,宣扬民族文化的重视给潜在竞争者送去了动力,增加了他们进入这个产业的信心。 
  (4) 替代品的威胁:不同的彝族服饰使用情况,其替代品也有所不同,如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彝族服饰,它的替代品可能是其他民族服饰,或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而对于追求民族风的时尚穿衣人士,彝族服饰的替代品可能是世界各个民族的服饰。 
  (5)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彝族服饰根据不同的支系形成了不同的表象特征,在中国每一个民族自治地区都希望根据地区优势来发展经济,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之作,无疑将会被推崇为竞争的主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