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审视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经济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明浩 时间:2013-02-14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将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也变的日益重要。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经济危机对中美两国的不同影响为出发点,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审视中美两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对比分析了中美间的主要文化差异,从而利于促进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为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依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金融危机 文化差异 消费观念
一、介绍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情况下,和欧洲国家相比,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在美国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而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看,这和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分析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二、中美消费观念差异
当前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信贷危机引发从而蔓延到全球范围的。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甚至没有收入的人,因其信用等级没有达到向银行贷款的标准,通常被称为次级贷款者。如果他们到期无力偿还银行的巨额贷款,便会引发银行倒闭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是这种次信贷危机引发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从更深层次上讲,这和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美国人提倡的是一种超前消费的观念。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美国人相信只要通过他个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银行贷款买房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向来乐观的美国市民如果有了多余的钱,他们不会去选择去银行存款,而是去选择去消费,去实现自己的需求,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
中国人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中国人不会选择去提前消费。当前信用卡消费并没有在中国国内得普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消费观念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如果当前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买房,他们不愿去银行贷款,而是选择心甘情愿地住在自己破旧的房子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是从物质紧缺年代一路走过来的,他们明白优越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在生活消费方面就会有所节制,他们不会盲目消费,更不会去用信用卡去超前消费。他们坚持认为只有自己有了一定的积蓄,日子才会过的心安理得。
通过中美两种消费观念的对比,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评价哪一种消费观念是好是坏。表面上看来,似乎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显得的较为科学和理智一些,因为他们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生活,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而不是像中国人那样保守地生活。但中国人的未雨绸缪和居安思危,却又显示出一种生活的智慧。而如今美国人都不敢消费了,那些大量贷款都变成了美国金融机构的死帐,坏账,造成了信贷危机。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这和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是分不开的。
三、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
几千来的传统思想法则延续至今,使中国成为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使他们倾向于保守和居安思危。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过着长期安定的生活方式,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稳定因素,西方那些超前消费的观念目前无法在中国得到普及。而美国文化历史较短,具有较年轻的主流文化。美国人深受其宗教文化的影响,其清教主义的文化价值核心便是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对于多数美国人而言,如果他们的经济收入无法支持他们的高标准的生活,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维持。“美国梦”的驱使让美国人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态度,他们会努力做各种兼职去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认识到这种文化差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才能使中美两国人民在跨文化交际中扩展知识,相互学习和了解。
四、对减少经济危机影响的启示
本文主要在跨文化交际的层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中美两国传统的消费文化观念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适度的超前消费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盲目的“空手套白狼”的超前消费则会引发严重的次信贷危机。中国在危机中相对而言受到影响不大,但也难以完全涉身事外。当前,我们便是要借鉴美国人的消费观念,鼓励人们将多余的钱从银行取出来去消费,从而拉动内需,进一步减小金融危机对当前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认识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防患于未燃,任重而道远!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