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投资环境的研究与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4-06-01
摘要:本文的研究立足国有企业投资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国有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改善国有企业投资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权益,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维护中小股东及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环境;改革
一、国有企业投资外部环境
1、市场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加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的最显著变化莫过于短缺经济的彻底结束,市场供应相对过剩,卖方市场逐渐被买方市场所取代。传统国有企业对此表现出不适应。(1)“计划情结”依然挥之不去。计划体制下,政府替代了市场组织,企业生产四环节均听命于政府指令。其规模经济优势与市场优势地位依赖于生产要素数量投入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国家无限承担资产责任与风险。与此相对应,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经营者要考虑生产函数,关心投入-产生或成本-收益约束而这些恰是国企所不能习惯做到的。(2)国有企业对特权的依赖。国企过去一直受政府保护,在许多方面享有特权,转入市场经济环境后,虽然这种特权在逐渐减少,但国企已养成依赖特权的惯性,使其面对市场竞争时仍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经营管理创新上存在“惰性”。
2、非国有经济的竞争
非国有企业发展对国企改革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形成了对国企的竞争压力,国企的原有垄断被打破,垄断利润下降乃至消失,导致一些国企财务状况恶化,使其在体制上的弱点进一步地暴露。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旧体制“难以为断”的危机感的形成,是迫使国企改革的重要外部条件。(2)支撑了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收入增长和经济剩余,使政府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利用这部分收入增量对国企改革中受损的利益集团进行一定的补尝,以此减少改革阻力。(3)为转移的部分国有职工提供就业。(4)形成了既有资本实力又具备管理知识的新型企业与企业家,使通过并购等较为和平自然的方式改革国企成为可能,并在事实上为企业资本重组提供了资本条件。(5)为国有体制改革提供了国内的“体制示范”,同在一个经济大环境中非国企办到的事国企办不到,使改革的必然性更加明显。
3、入世的影响
入世带来的最深层变化是国有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在性质和概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市场环境。主要有:政府对国企的支持受到限制。WTO协议从法律上约束了政府的权力,限制政府随意干预经济的行为,由此市场、政府、企业间的权利边界得到重新划分,市场边界将随政府权力的后撤而扩大,随政府行为的明确而变得清晰。
二、国有企业投资内部环境
1、政企不分现象依然存在
 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让渡部分经营自主权给企业,但无论是承包租赁制或股份制,并没有改变国企的国有制本质,因而不能从根本制度上解决“政企不分”。首先表现为资本行为的非人格化,政府的多重行为目标背离了价值增殖的唯一性。政府官员是“公共人”而非“经济人”的角色定位,以及政府人选拔机制的政治性和程序的行政化,限制了政府的经济理性。其次,政府两种职能间的界限不清,尤其是经济管理职能对资产所有权职能的“协助”是政府的一种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行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使政府在“运动员”与“裁判员”间的角色互换带有自发性,而政府在履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时则会自觉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对国企进行各种变相补贴,那些看似有利于国企运作的政府措施不仅造就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在客观上是牺牲企业效率为代价的。这说明政企不分是国有制的内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