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国建立综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晓莉 时间:2014-06-01

  【摘要】本文就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基金来源渠道单一、交费率高、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大等弊端,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并提出建立综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 建立 综合养老保险制度 必要性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过快发展,会导致老年人抚养系数升高,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一、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基金来源渠道单一,收支矛盾日显突出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基金来源主要是保险费的收入及其利息收入和财政补贴。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保费欠缴的情况非常严重,弹性收缴与刚性支出的矛盾日趋突显出来,加上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养老保险费用开支增加,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最主要问题之一。
  (二)交费率高,企业负担重
  目前的状况是,养老金的交费率高达30%左右。由于一些企业破产倒闭,经济效益不好导致养老金收不抵支,拖欠养老金问题特别严重。
  (三)历史欠债严重,“空账”运行规模大
  我国当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形成了一种在资金流程上与现收现付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空账”运行机制。1997年《决定》指出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继续按照过去的标准,这意味着企业要同时承担退休职工养老金之需和为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的双重任务,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缴费困难,逃费、欠费现象严重。
  (四)退休年龄偏低,且男女性别在退休年龄上差距太大
  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而退休年龄越低,则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时间越长,即用于支付养老金的基金需求就会越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
   (一)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传统理论的冲击
  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私人养老保险市场成为不完全市场,而强制性政府公共养老保险能解决这一问题,此外,公共养老保险还能解决私人保险市场不能处理的通货膨胀等风险,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各国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公共养老保险计划。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口老龄化使得世界各国的公共养老保险计划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从而引发了对政府与市场、国家与个人在养老保险提供中各自承担作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