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曾德志 时间:2014-06-01
      2.2.2 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差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但是在很多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只是制度上的、表面上的,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不够,以致于整个企业的员工的质量成本管理意识都较差。
        2.2.3 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的奖励制度  通过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活动,可以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没有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以致于对发生质量事故没有追究责任和原因,造成了企业质量成本高,从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无以提高。
        3  质量成本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质量成本分类的改进  为了避免现行分类的弊病,笔者设想,我国质量成本可按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各环节进行设计,即按照工程的施工过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也就是:①设计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工程质量目标鉴定费、质量评审费、工序检查费、质量改进措施费等;②供应及生产准备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进货检验费、材料整理费、生产前准备费、设备运行质保费、参与工程单位质量控制及鉴定费、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材料报废损失等;③生产环节质量管理费:包括三检检验费、零件工序检验费、工人自检互检费、工具校量费、停工损失、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损失等;④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费用:包括专职质量部门日常费用、质量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控制实施费、事故分析处理费、标准费等。
        3.2 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当前即使生产比较稳定、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内、外部损失仍然很大,用于缺陷预防的投入占产品成本的比例有增无减,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只有进一步健全完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实施与分析才能寻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2.1 引进质量收入  质量收入是质量得到保证或较原有水平提高后企业和社会所得到的更多的价值。这里的质量是指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总称,对其科学地把握要认真研究其得益主体的质量收入,即企业的质量收入和社会的质量收入。
        3.2.2 完善质量成本  传统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四个部分。质量成本应该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一切耗费。传统质量成本中的内部故障损失并不是管理活动的耗费,而是结果性损失,不应成为质量成本的有机构成部分。且传统质量成本几乎没有反映质量提高成本。质量成本应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质量提高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3.2.3 注重质量损益  质量损益是质量收入减去相应的质量成本后的余额。质量损益作为全面考核质量管理经济性的综合性指标,是衡量全面质量管理是否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志。
        3.3 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成本意识  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经济意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于施工作业队除组织大规模的教育外,还要通过大幅标语、宣传栏进行宣传,使每一位职工都能把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其次是组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3.4 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经济责任管理范围  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应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励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济化。奖惩制度对于控制体系而言,既是一个辅助手段,又是维持质量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4  结论
        质量成本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一把尺子。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控制实现某个子过程或全过程,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并加强企业其他质量成本管理,从而达到控制和降低成本,增长企业利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秀芳,论现代质量成本管理[J].商业研究,2002,(5):7-9.
[2]庞蕴.质量成本的初浅分析[J].工业审计与科技,2000,(1):3-4.
[3]张丽.试论质量成本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06(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