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熊彦红,陈德兴 时间:2015-06-05

【关键词】  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综述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复方通过配伍可以达到减毒作用。现综述如下。

  1  泌尿系统类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

  1.1  关木通

  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实验组、正常组,分别灌关木通水煎液、银杏叶和关木通共煎液、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用药后不同时相大鼠的肾功能、肾脏的病理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等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银杏叶对关木通引起的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
将关木通分别水煮和醇提,及配伍生地黄、甘草并醇提,给大鼠灌胃6 d后,检测肾功能变化,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水煮关木通组的肾功能最差,肾脏的病理变化也最大,醇提关木通组肾功能轻度异常,肾脏的病理变化较水煮组轻微;关木通配伍并醇提组肾功能几乎正常,肾脏的病理改变也轻微。结论:关木通醇提,配伍并醇提可以减轻或抑制其肾毒性[2]。

  动物实验发现复方(包括导赤散、龙胆泻肝丸)组大鼠肾功能的相关指标以及肾组织形态学明显好于关木通组。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复方中马兜铃酸含量明显低于单味药关木通40%~60%以上。研究提示,单味药与其复方不仅是药物组成、组分的变化,而且结果也有变化[3]。
采用HPLC法对关木通水煎液和炮附子与关木通的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进行测定,结果炮附子与关木通共煎液中的马兜铃酸的含量比关木通水煎液降低30%,由此可以说明,炮附子可以制约关木通的肾毒性[4]。
   
  关木通与筛选药物配伍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马兜铃酸A吸,判断其含量是否降低。发现当归、牡丹皮、生地黄、熟地黄、大黄可显著降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其中,当归与关木通质量比为1∶1,生地黄与关木通质量比为0.5∶1,牡丹皮与关木通质量比为1∶1是最佳配比。关木通配伍上述中药后,马兜铃酸A的含量能显著降低[5]。

  1.2  其它中药复方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当归、莪术、延胡索及其配伍后小鼠的毒性反应。发现当归给药剂量为108 g/kg时,发现肾脏有广泛的瘀血;莪术给药剂量为40 g/kg时,发现肝脏有散在粟米样白点,肝脏轻度肿大,肾脏有明显的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延胡索给药剂量为10 g/kg时,肝脏有轻度浊肿;当归配伍莪术给药剂量为148 g/kg时,能降低毒性反应;当归配伍延胡索给药剂量为148 g/kg时,毒性反应降低更为显著;莪术配伍延胡索给药剂量为80 g/kg时,小鼠未见异常。单味当归的毒性大于单味莪术与延胡索,而当归与莪术、延胡索相互配伍可使毒性降低,以莪术配伍延胡索的毒性降低最为显著[6]。

  采用大鼠急、慢性毒性实验,观察广防己70%乙醇提取物对肝、肾、膀胱功能的影响。结果:广防己LD50的95%平均可信限为(258.8±20.33)g/kg。生化指标与病理切片结果基本一致,未见广防己对肝的实质性损伤;血尿素氮在灌胃给药1周后,黄连炮制组略有下降,灌胃给药2周后防己黄芪汤复方组也略有下降;血肌酐未见升高;病理切片见广防己高、中剂量组有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管破损、肾小球硬化等毒性反应,且停药2周仍未见修复,但广防己低剂量组、炮制组、复方组停药2周后的病理检查均未见肾损害的现象[7]。

  以温脾汤为基础,配伍成不同组方,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附子与干姜配伍能提高乌头碱含量,附子与大黄、甘草配伍能降低乌头碱含量,人参与附子配伍对乌头碱含量没有影响。在温脾汤中,大黄、甘草能佐制附子的毒性,干姜能增强附子的功效[8]。

  2  消化系统类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

  2.1  黄连及其复方

  结合薄层层析与重铬酸钾对照法发现大黄与黄连配伍后,汤剂中小檗碱的含量急剧下降,且大黄的配伍剂量越大,汤剂中小檗碱含量越低。表明大黄-黄连药对在复方煎煮时,由于黄连的小檗碱成分可分别与大黄的鞣质和蒽醌类成分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物,使汤剂中的蒽醌类成分和小檗碱成分的含量较之单煎药材均有所降低,而且降低的幅度与两药的配伍比例有关,配伍比例相差越大,则被研究成分下降的程度也越大[9]。

  将黄连与吴茱萸分别按9个不同比例配伍,水煎,制得各供试样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考察其中8种组分的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黄连中的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溶出率明显减少,其溶出率与黄连在药对中所占比例呈线性关系,提示黄连中的这些组分与吴茱萸中的某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10]。

  以现代分离分析方法观察葛根芩连汤中黄芩苷、小檗碱含量,发现葛根芩连汤中的不同配伍使方中黄芩苷和小檗碱的含量降低。运用RP-HPLC研究葛根芩连汤表明,由黄芩、黄连、炙甘草三味药组方,盐酸小檗碱含量最低,对照品实验显示结果相似,且甘草酸与盐酸小檗碱二种成分合煎,盐酸小檗碱含量也降低。有采用L(2)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煎液中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葛根、黄芩、甘草对方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葛根与黄芩、黄芩与甘草、葛根与甘草对小檗碱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的配伍组皆有沉淀产生,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檗碱,表明葛根、黄芩、甘草降低小檗碱含量[11-1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观察大黄黄连泻心汤、三黄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中所含的黄连总生物碱,比与单味黄连相煎出率低。这是因为方中黄连与甘草、大黄、黄芩配伍后,黄连生物碱成分与甘草、大黄、黄芩中含羧基成分结合,形成沉淀的缘故[15]。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芍药汤中黄连、大黄、黄芩有效成分在未配伍情况下煎液中的含量。结果大黄、黄芩、甘草可使黄连中小檗碱含量明显降低,尤以大黄严重;黄连亦可明显降低各酸性成分含量。表明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所测成分含量降低[16]。

  2.2  附子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结果表明,大黄配附子合煎组方乌头碱含量低于其单煎组方;单煎与混煎组方中乌头碱的含量随大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均呈线性相关;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大黄对附子的解毒作用随着大黄剂量的递增而增加[17]。另外,以大黄附子汤为基础,配伍成不同的组方,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各组方单煎混合提取液中乌头碱的含量比附子单煎下降20%左右,各组方合煎提取液中乌头碱的含量比附子单煎下降45%左右;细辛与附子配伍对乌头碱的含量无影响。表明在大黄附子汤中大黄能佐制附子的毒性[18]。

  3  免疫系统类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

  3.1  川乌与白芍(乌芍)配伍

  检测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大鼠免疫变态反应性炎症、单核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生成等,发现乌芍配伍对细胞免疫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显著抑制正常和免疫增高小鼠DTH,明显抑制大鼠佐剂继发性关节炎,又能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MΦ吞噬功能;与之相比,各单味药的调节作用较弱[19]。通过乌芍配伍前后的水煎液给小鼠灌胃,做急性毒性实验得出,乌芍不同比例配伍组LD50均高于川乌组,其中以乌芍(1∶2)LD50最高,表明乌芍配伍能降低川乌的毒性[20]。采用薄层扫描法、HPLC法测定了乌芍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和芍药苷煎出量的变化,发现乌芍配伍合煎,乌头碱的煎出量降低,芍药苷的煎出量增加。表明乌芍配伍中白芍有解川乌毒性的作用[21]。

  3.2  川乌与防己(乌防)配伍

  用免疫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及DTH模型,并检测小鼠MΦ吞噬功能和特异性抗体生成等。结果表明乌防既可明显抑制免疫增高小鼠DTH,明显抑制大鼠佐剂继发性关节炎,又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MΦ吞噬功能。而各单味药则无明显作用。另外,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影响,单味防己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乌防配伍后能明显抑制其作用。乌防对细胞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体液免疫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2]。

  以乌防配伍前后的水煎液分别给小鼠灌胃,观察防己对川乌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乌防不同比例配伍组LD50均高于川乌组,其中以乌防(1∶1)组LD50最高 。说明乌防配伍能降低川乌的毒性[23]。通过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乌防合煎液和单煎液中乌头碱和/或粉防己碱的含量,发现合煎中乌头碱、粉防己碱的煎出量均较单煎时降低 [2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