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林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耀伟 李延军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鲁山县林果业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综合鲁山县实际,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为发展鲁山县林果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林果业;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应对措施;河南鲁山
  
  近年来,随着各类林业项目的实施,鲁山县林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但林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鲁山县林业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
  1存在问题
  (1)林果树品种选择不当。林果品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林果品种本身的特性,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气候、技术水平、加工、市场等因素,在引进林果品种时仅考虑品种特性,而忽视其他方面造成引种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1]。2000年,鲁山县委、县政府把荒山开发作为振兴鲁山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一大批林果品种落户鲁山。但由于没有遵循“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模式,致使大批果树引种失败。以沾化冬枣为例,据调查,全县当时发展沾化冬枣有12家,共逾200 hm2,现在已基本不复存在,其失败主要原因是沾化冬枣发源于海洋性气候的山东沾化,花期气候湿润,而鲁山县处于暖温带,花期干旱高温,花粉容易被晒焦,难以坐果。另外,日本斤柿以挂果早、个大而在荒山开发户大面积发展,全县当时发展超过333 hm2,但到盛果期栽植户发现鲜食口感差,于是不得不砍掉或改接当地品种,其失败在于日本斤柿是加工品种。张官营镇的王某投资300余万元购置耕地80 hm2创建了美国提子基地,栽植黑提、黄提、红提葡萄,还修建了贮藏冷库,但栽后5年也基本没见挂果,最后不得不砍掉。其原因是栽植提子葡萄适应年降雨量在500 mm以下的地区,而张官营的年降雨量在800 mm,树势旺盛却难以形成花芽,失败也成为必然。这些均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2)林业技术滞后。先进的林果技术可以提高林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推动全县林业快速、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然而,鲁山县林业技术推广滞后,许多先进林果技术无法应用到生产中,制约了鲁山县林果业的发展。以春季造林为例,对土层薄、干旱缺水的山区来讲,春季造林须采用抗旱保水剂、生根粉、防蒸腾剂等技术,然而这些造林技术没有得以及时推广,使该县造林成活率低,遇到干旱年份植树成活率还不足40%。张店乡崔沟村是一个退耕还林村,栽植桃树逾16 hm2,板栗、柿树约20 hm2,但缺乏林果管理技术,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下。
  2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对科技认识口头化,在实际中重造林轻技术,认为科技推广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2]。
  (2)机构不健全。尽管鲁山县有林业技术推广站,但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安排不到位,经费得不到保障,技术推广工作难以开展[3]。
  (3)资金缺乏。尽管每个项目基本都配有林业技术推广资金,但在项目实施中,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用于林业技术推广。近5年来,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无一落户鲁山,造成推广资金短缺[4]。
  (4)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林果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但由于林业技术推广不被重视,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专业知识,使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