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大学生自杀行为干预机制中的角色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磊磊 时间:2010-08-16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自杀现象不断增加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几个关键因素,探讨辅导员在预防和遏制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自杀行为:危机干预
  
  近年来,高校学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给亲人朋友带来了悲痛,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自杀率约为0.2‰,为一般人群的2~4倍,并且呈上升趋势。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困惑、就业指导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动因,提出预防干预自杀的途径和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增强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维护高校稳定和家庭完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杀行为探析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这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当前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学习、就业、情感、人际关系、困难、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及心理障碍等几个方面。
  
  (一)学习压力
  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与中学都有较大的不同,大学生普遍都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感到学习压力大,甚至一些在中学里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在校园竞争中迷失方向,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落差,原来自信的自我感觉迅速向另一端变化,必然会导致他们自信心下降、自我贬低,进而产生抑郁、颓废等不良现象,这种心理落差往往是心理障碍和极端行为发生的前兆。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补考,害怕受到外人嘲笑等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败感,自我贬值,认为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成为自杀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关系
  进入新的校园环境,大多数学生感到不适应,部分学生因为丧失以前建立的人际关系,而又怯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导致自我封闭、社会焦虑和逃避社会的行为。大学生主要以集体生活为主,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背景不同、生活习惯迥异,这些矛盾使得他们面临着复杂的人际环境,部分大学生对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环境不适应,使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可能会采取比较偏激的做法。
  
  (三)情感困惑
  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的过渡期,很多学生没有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未来职业取向,较早的涉足了比较复杂的情感领域一爱情,但是由于相当部分的大学生心理不成熟,不能正确处理爱情、学业、友谊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旦失恋,丧失理智,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感到难以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时,就会引起不理智的极端行为。
  
  (四)家庭和社会环境
  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家庭和社会环境有所差别。当来到同一个环境之下,各自家庭背景的影响,比如家庭的方式和家庭经济压力的大小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使得大学生对待问题的看法有着积极或者消极、乐观或者悲观的分歧,进而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价值取向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有些学生因为自私狭隘没有朋友,因为动手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因为空虚无聊失望等走向极端的边缘。
  
  (五)心理障碍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处在青年期,同时脑力劳动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方式,用脑的频繁性和复杂性时刻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内心世界的复杂性,独特的心理境界、需求、思想和价值观念等,使得大学生表现出与抑郁、悲观、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是造成自杀的主要原因。
  
  (六)就业压力
  高校毕业生每年都有增加的趋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得异常严峻。尤其是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如果找不到恰当的释放途径,日积月累,极有可能引起心理的严重失衡。不少高校的大学生都会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有这某种程度的心理恐慌,如果过度焦虑,感到前途渺茫,丧失信心,就可能走向不归路。
  
  二、辅导员的角色探析
  
  自杀都是可以预防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指导老师,建立了学校、院系、班级等多级运作的危机干预体系。高校辅导员因其工作性质和在高校中所处的地位,在多级危机干预机制中应处于中心的位置。

  (一)心理咨询师
  笔者所在高校每年都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对筛选出有问题学生进行及时干预。大力宣传心理普查,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心理普查,特别关注被筛出有家庭精神病史、经历坎坷、性格孤僻等有问题的学生,跟踪了解其思想动态。经常利用班会、组织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环境和心理自控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开展挫折教育、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会他们合理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必要的时候接受心理咨询。在班级建设中,建立班级预警机制,笔者所带班级设有男女心理委员,通过走访了解,及时向辅导员反映个别同学出现的异常现象,以便辅导员更迅速准确地掌握问题学生的情况。同时可以在班级内选出部分认真负责、有爱心、和同学关系比较融洽的学生成立心理危机辅助组织,在学生中实现心理自助。
  
  (二)情感困惑的指路人
  大学生感情过分专注,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就会陷入到痛苦的深渊,对于这种痛苦,若没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或恰当的心理疏导,往往会采取极端方式寻求解脱。情感固然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是个大舞台,我们还要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自己的特色和精彩。所以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爱情与友情、理想与现实等情感方面的问题,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掌握学生情感方面的困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好情感方面的问题。
  
  (三)生活矛盾的协调者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自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不会处理和调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他们普遍自我意识较强,个人期望值高,但缺少团队意识奉献精神和调适能力,优越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日趋淡化,造成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反差容易使他们产生疑惑、失落、空虚、悲观等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现在幸福的生活来自父母,自己要努力打拼,磨练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勇敢面对,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能成就美好未来。个性强的学生更要注意望正面引导,发挥自身特色,创造辉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比较单纯也比较复杂,对于同学之间的矛盾要化的解决,不要激化矛盾,把矛盾扼杀于萌芽状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把生活中的琐事搬上讲台,让他们换位思考,改善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技巧。
  
  (四)就业路上的指导者
  进入大学就是为了将来有一个更宽阔的人生舞台,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严峻,很多学生找到不满意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十年的寒窗苦读,最后却如此狼狈,可见对他们的打击是多大,很容易走向极端。辅导员应该学生分析现状,当今就业压力严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去年开始的世界危机加深了就业压力,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辅导员要多渠道了解就业信息,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先就业,在择业,最后在职业。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要想法设法克服,不可以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产生悲观消极的想法。未来自己把握,相信自己,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三、结语
  
  随着大学生自杀人数的不断攀升,高校都已建立大学生自杀行为危机干预机制,辅导员处在思想教育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所以在危机干预机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既便如此,这个机制也不是100%预防干预,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心理、健全的性格和较强的适应环境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大学生的自杀现象才会被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