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财务管理,确保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健康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为 时间:2010-08-16

  摘要: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实体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步建立一套有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核算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高校后勤真正走向社会、防止原后勤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并为后勤实体参与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后勤实体;财务管理;强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后勤部门脱离学校走向社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按照方式运作,成为独立的后勤经济实体。到目前为止,多数高职院校的后勤改革已运行多年,也先后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但其中还有一些院校后勤的财务运作并没有同学校完全脱离,还享受学校行管人员的同等待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如产权不清、体制不顺、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等财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实体的财务管理问题,逐步建立一套有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服务体系,为促进高校后勤真正走向社会,已成为高校计财、监察部门和后勤实体等各主管领导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一、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工作,防止后勤原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
  
  后勤的资产是在过去办学过程中,通过国家拨款购置形成,或利用学校提供条件取得,均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为做好产权制度的明晰,将后勤资产从高校中划分出来后,校财务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对后勤资产进行清理、评估和界定。首先,要对后勤改革前的设备资产进行认真全面的清查核对,核实后勤经济实体各项设备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作好财产登记,并用的方法进行评估。按照评估后后勤经济实体占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办理资产转移手续、进行产权界定、按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明晰产权关系,签订国有资产租赁合同。其次,对后勤经济实体使用学校的房产和土地按有关规定进行价值评估,可将此作为学校对后勤实体的投入,按双方合同以租赁关系给后勤实体使用。最后,对后勤原有的往来款项、债权债务、各项流动资产进行核对清理,划分归属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正确的帐务处理。严肃认真地进行上述各项工作,其目的在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与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积极指导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学校财务部门应从过去对后勤财务的直接管理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对其进行宏观上的业务指导。现阶段,学校财务部门应履行学校支持后勤经济实体的责任,指导帮助后勤经济实体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学校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的帮助后勤经济实体建立适应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使后勤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科学、规范。其次,高校财务部门应指导后勤经济实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帮助其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制符合国家要求的会计报表,并对其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在具体业务上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提高后勤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认真实行成本植算,提高后勤实体的经济效益
  
  高校后勤是从高校这个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的,因此成本观念淡薄,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的所谓成本是不真实的,他所占用的大量资产是无偿使用,不付使用费,也不计提折旧,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高职院校在改革之后,还有相当多的行管人员甚至固定临时工的工资和待遇仍由学校拨付。
  因比,校财务部门首先要帮助后勤实体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后勤改革之后的后勤实体,应实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按会计制度要求规范会计行为,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在收入方面,财务部门要帮助后勤实体积极组织收入,转变经营服务观念,转换经营服务机制,努力增加收入,并把住收入源头,防止收入流失。在支出上,要指导后勤严格执行支出预算计划,杜绝计划外不合理开支,努力压缩成本。成本管理上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成本项目,保证成本真实正确。其次要帮助后勤实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相关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最后,学校财务部门还应主动帮助后勤经济实体争取税务部门对后勤企业的税收优惠,在政策上正确使用国家对其的扶持减免,从而降低后勤经济实体的有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帮助后勤实体尽快适应市场
  
  后勤经济实体实行化管理后,学校财务部门应掌握后勤经济实体的经营运作方式、执行的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等,并协助审计部门加强对后勤经济实体的指导监督和审计,提高后勤经济实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
  在后勤改革的过渡时期,后勤财务仍是学校的二级单位,这个时期学校应继续执行财务监督职能,校级财务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后勤实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正建议,督促后勤实体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体系,逐渐向完全企业化管理过渡。学校的审计部门在这一时期也应加强对后勤实体的审计监督,对其会计账目、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使用学校财政补助情况等进行审计,这种审计是对后勤实体财务的一种监督体制,不是对其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的干预,其目的是了解发现后勤经营活动中存在问题,帮助后勤实体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期,后勤财务脱离国家财政补助完全独立之后,这种监督体制才能做出相应调整。
  
  五、实行后勤会计委派制,保证后勤企业套计信息的真实性
  
  高校后勤会计委派制是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过渡时期出现的新事物,由于后勤财务机构仍是学校的二级财务单位,使学校有权向后勤实体委派会计。学校对后勤实体的会计委派就是由学校财务向后勤实体财务机构委派财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具体负责后勤实体及下属各中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委派会计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均由学校支付,不参加后勤企业的利益分配,改变了会计人员对所在单位的依附关系。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学校后勤资产的保值不流失,有利于保证后勤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有利于后勤企业的健康。当后勤完全脱离学校以后,学校应停止会计委派。
  在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同时还应建立财务通报制度,现阶段,后勤实体财务在很多方面与学校保持着诸多联系,因此有必要在校级财务与后勤实体财务之间建立财务通报制度,后勤实体财务应按会计制度要求,及时向学校财务部门报送真实、准确的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重大财务事项要及时向校级财务部门汇报。
  
  六、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现行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财务部门在改革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支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系。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办法,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促进高校后勤企业制度的建立,实现高校后勤的真正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