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鼠钠盐的特点及应用关键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林玉娟  李树香  叶朝雄   

  摘要敌鼠钠盐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高效、低毒、安全的抗凝血慢性杀鼠剂。该药的典型毒理作用,在人畜使用上主要破坏血凝机能和损坏微小血管引起皮下、内脏、五官等全身性致命性出血,导致中毒死亡。因此,在防治鼠害上达到慢性高效安全的目的,从而实现无鼠害标准。通过总结敌鼠钠盐的特点,强调了其使用技术中的关键。
  关键词敌鼠钠盐;毒理作用;特点;技术关键
  
  敌鼠钠盐是目前使用最广的高效、低毒、安全的抗凝血慢性杀鼠剂。常用的工业产品含量为80%以上,为淡黄色粉末,稍有一点气味,熔点146~147 ℃,能溶于乙醇及丙酮,100 ℃沸水的溶解度为5%,有不溶于热水的红油状杂质[1]。性质稳定,无腐蚀性。该药的典型毒理作用,在人畜使用上主要是破坏血凝机能和损坏微小血管,引起皮下、内脏、五官等全身性致命性出血,从而中毒死亡。
  1敌鼠钠盐的三大特点
  1.l有明显的急慢性毒力差
  急性毒力(一次取食)远比慢性毒力(多次取食)低。如对黄胸鼠的毒力,以1mg/kg体重的致死中量计算,1次给药为49.33 mg/kg,3次给药仅为0.871 mg/kg,两者相差约为56倍。
  1.2适口性好,再遇不拒食
  该药没有臭味,通常使用的浓度又很低,适口性很好,故老鼠喜欢取食,摄食系数可超过1.0以上[2]。同时中毒是慢性出血过程,鼠类服毒后没有什么不适感反应,所以再遇也不拒食;若老鼠中毒出血频死,也常继续取食毒饵。此外,老鼠是一种习惯群体活动的小兽,由于中毒鼠没有不适感,又是慢性死亡(最快2 d,最慢10多天,死亡高峰是第5~6天)。因此,在群体中不会引起任何恐惧反应,全部同伴都能大胆取食毒饵,达到高效灭鼠的效果。
  1.3毒效高,安全性好
  一般急性杀鼠剂如磷化锌,单剂量(1次)有效,急性死亡,毒效快,可以取得较好的心理效果[1]。但是,可以说几乎所有急性杀鼠剂都不安全,毒效不高,在国外已逐步被淘汰。由于急性杀鼠剂作用快,鼠类取食后很快就出现中毒反应,不适感强烈,不少个体可能取食至亚致死量时,由于鼠类敏感的摄食行为而警惕终止取食,这种个体多产生再遇拒食反应,再遇同种毒饵即使饿死也拒不取食。此外,鼠类还有群体行为,如果遇到先取食的同伴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反应或者大量同类突然中毒死亡,其他个体则警惕不再上当。因此,一般急性毒鼠剂只能达到60%~70%的毒杀率。鼠类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小兽,1只成年母鼠,1年可以繁殖1 500只,如果临界种群数量低时,灭效只能维持3个月,只使灭鼠率达90%,如果恢复率在4%以上,6个月内种群数量可达到灭鼠前的30%,9个月后鼠密度又可逐步恢复至原来水平,故单用急性杀鼠剂不易把鼠类长期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实现无鼠害标准。
  慢性杀鼠剂则没有上述缺点,其最大特点是鼠类服毒后为慢性出血中毒过程,适口性好,没有不适感,也不产生再遇拒食反应和引起种群的恐惧,同时第1代的慢性抗凝血杀鼠剂都是一次取食毒力低,多次取食毒力较大,这些特性符合鼠类取食行为,可达到高效灭鼠的目的。自20世纪50年代抗凝血慢性杀鼠剂问世后,人们认为全球性化学灭鼠工作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历史阶段。美国最早推广这一类杀鼠药后,农田鼠害减少了75%,近年国内不断出现无鼠害的城市、农村,都是正确应用了慢性杀鼠剂灭鼠的结果。
  正确发挥敌鼠钠盐的灭鼠效果,关键在于投药量。鼠类对敌鼠钠盐一次取食毒力低,一般常用浓度的毒饵,如果投放量只满足鼠类一晚取食,就等于请老鼠吃饭。近年来各地都在推广“饱和投药法”。这种投药技术要求做到“3个饱和”[3],即空间、时间和药量饱和。要达到空间饱和,一定要做到“四不漏”,不漏村、不漏户、不漏间、不漏田块;时间饱和,即每天检查消耗并补充,直至无消耗为止,一般要连续7~9 d以上;药量饱和,即毒饵消耗的加倍补充,坚持多吃多补、少吃少补、吃完补的原则,直至无消耗为止。
  敌鼠钠盐是再遇不拒食的杀鼠剂,毒饵没有消耗,可以说是达到了基本无鼠害的标志。所谓安全性好,是由于敌鼠钠盐有明显的毒力的选择性,即对鼠类毒力大,对禽、畜的毒力低,同时有明显的急、慢性毒力差。据试验证明:各种禽、畜对0.05%敌鼠钠盐毒饵的耐受量为:鸡2 kg,体重60 kg的猪为5 kg,羊20 kg,牛4 kg,猫6 g,狗10 g。猫对敌鼠钠盐比较敏感,又有连续取食毒死鼠产生二次中毒的机会,故仍应注意安全防控措施。因其有明显的急、慢性毒力差,所以可以减少误食中毒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