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房地产市场因素与住房倒按揭的交互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5

[摘 要] “倒按揭”作为1种新的住房融资渠道和养老模式,能否在我国顺利推行,实现其养老的经济支持功能,首先需要从理论的视角厘清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本文将把着眼点放在“住房倒按揭”与房地产相关因素上,着重探讨2者的交互影响。自有住房拥有量和房地产市场价值总和为“住房倒按揭”推行和可行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和市场需求支持。同时,住房产权、房屋价值评估和房地产政策也成了“住房倒按揭”难以推行的障碍性因素。另外,住房倒按揭对形成房地产2级市场大的机构供应商,稳定市场价格,以及衍生品牌地产,以及促进住房消费上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倒按揭 房地产市场 品牌地产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到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2005年的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因此,在中国,特别是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社会养老保障的问题将不得不探索民间和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倒按揭”作为1种新的住房融资渠道和养老模式,在引进和推行过程中,涉及到如代际关系、遗产、房地产、金融、法律、保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因素与“住房倒按揭”的推行交互影响,各类因素既为“住房倒按揭”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存在着1些障碍性因素。“倒按揭”能否在我国顺利推行,实现其养老的经济支持功能,首先需要从理论的视角厘清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本文将把着眼点放在“住房倒按揭”与房地产相关因素上,着重探讨2者的交互影响。
  1、什么是“住房倒按揭”
  “住房倒按揭”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新泽西州的1家银行创立的,其放贷对象是有住房的老年人,以其自有住房作抵押,由银行定期向借款人放贷,到期以出售住房的收入或其他资产还贷。其特点是分期放贷,1次偿还,贷款本金随着分期放贷而上升,负债增加,自有资产减少。由于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按揭贷款相反,故被称为“倒按揭”。
  2、房地产市场因素对“住房倒按揭”的影响
  “倒按揭贷款”是以自有住房作抵押的银行贷款,必将会受到房地产市场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1.自有住房拥有量
  经过210多年持续的发展,尤其是近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据国家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城市人口中城市家庭中有9.2%购买商品房,6.5%购买了经济实用房,29.4%购买原公有住房,26.8%的户建有自住房,城市中拥有住房的家庭户达到72%,其中相当比例的是拥有房子且没有多少积蓄的老年人,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展住房反向抵押的坚实物质条件。据2006年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中国住房“自有率”接近82%,并且存量房产的价值远大于近年来商品化新建住房。
  2.房产市场价值
  截止2007年5月末,我国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达到22000亿元,虽然与高达14万亿的居民储蓄余额相比还不算太高,但发展势头相当快,是金融行业目前增长最好的1块业务。同时目前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占的比重相当大,住宅开发年投资额已超过1万亿的规模,这两年住房开发规模的增速尽管受宏观调控的影响,预计还将会保持在较高增长。即使维持目前规模不变,开发投资都将逐步转化为居民房地产消费或投资,假设未来年度投资额的20%转化为住房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也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保守估计在2020年也能够达到7万5千亿的规模,仅贷款支撑的房地产保有量价值就可在15万亿以上,是1笔巨大的民间财富,将远大于养老金缺口的数额,随着养老观念变化很大,住房倒按揭养老将有很好的市场需求支撑。同时从持有的资产数量上看,我国居民拥有的房产市场价值总和远高于居民储蓄余额,从1991年~2004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房价1直呈现上升趋势,房屋平均售价从1991年的786元增长到2004年的2714元,房价的增长的势头明显。更重要的是住房较储蓄更分散化,真正是藏富于民,而不是像储蓄、证券等资产20%的人掌握着80%的价值。以中国人目前的资产结构分析,未来储蓄、房产、证券(股票、基金等)将3分未来家庭的资产,房产价值将远超养老金及其他社会保险现值,将成为未来普通家庭的主要财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