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及防灾减灾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新华 刘凤生 时间:2015-01-02
  摘要贵港市是旱灾频发区,介绍了该市干旱对农业的危害特点,分析了干旱成因和抗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供各地借鉴参考。
  关键词旱灾;危害特点;干旱成因;防灾对策;广西贵港   
  1贵港市干旱对农业危害特点
  1.1发生频率高
  贵港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重灾区,尤其是旱灾发生严重,旱灾主要类型有季节性旱灾(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和连续性旱灾(如秋冬连旱、秋冬春连旱),其中秋旱和秋冬春连旱造成损失最大。据统计,2001—2009年的10年间,除2002年和2008年外,有8年发生较大干旱,发生频率为80%,其中春旱有6年,分别是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秋旱有4年,分别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9年;秋冬春连旱的有4年,分别是2003年、2004年、2005年、2009年,均为特大干旱,特大干旱发生频率为40%,可见频率很高。覃塘区、桂平是贵港市受旱最重的地区,重旱发生频率更高,危害更大。
  1.2受灾面积大、损失重
  据统计,仅2003—2005年贵港市农作物受旱面积分别达到6.15万、7.82万、9.71万hm2,其中粮食作物受旱面积分别达到3.553万、4.653万、5.784万hm2,绝收面积分别达到1 470、6 560、12 350 hm2,粮食减产分别为2.1万、4.1万、5.96万t。全市旱灾农业经济损失分别达到0.82亿、1.72亿、1.65亿元。2003—2005年、2009年因春旱缺水,导致春播春种无法正常进行,早稻播种季节被迫推迟5~7 d,严重的达15 d以上。季节推迟既影响早稻生产,还影响晚造和冬种生产,导致寒露风危害,造成全年农业生产被动。如2004—2006年、2009年4年春旱,4月下旬,全市无水耙田面积达1.000万~1.333万hm2,占应插计划的10%~15%,季节推迟7 d左右,甚至15 d以上。秋冬春连旱,影响秋冬种农业开发。2003—2005年,贵港市出现了严重的秋冬连旱天气,对秋冬菜开发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少地方因干旱难于整地,有的整了地无水种植,有的种植后无水浇灌。由于长期干旱,不但秋冬种植季节推迟,而且长势差、产量低,种植面积减少10%~15%。如2005年秋冬连旱,冬种面积减少6 800 hm2,产量减少15%~20%。对农民增收影响很大,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
  2干旱成因
  2.1降雨时间分布不均
  贵港市年降雨量一般在1 600 mm左右,总雨量不少,但在降雨时间分布上极不均衡,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5—7月,由于降雨强度大、雨量高度集中,经常发生洪涝灾害,集中降雨过后,由于降雨偏少,又极易出现大旱,造成春、秋、冬干旱灾害。
  2.2抗旱基础设施老化,抗灾能力差
  目前,贵港市水库和抗旱工程基础设施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已运行几十年,水毁、老化、失修等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水库,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降低了抗旱工程的灌溉保证率,无法正常发挥抗旱效益,抗旱能力弱。目前,贵港市有80座以上水库属于病险水库,贮水量减少1/3以上。同时,由于抗旱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滞后等人为因素,导致抗旱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也加剧了旱灾发展。
  2.3种植结构不合理
  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没有遵循当地降水的自然规律和抗灾减灾需要来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过度强调种植水稻,加重了受旱几率和损失。贵港市高亢田、望天田面积逾2万hm2,本应改种玉米等旱粮作物和抗旱性好的蚕桑、花生、中药材、甘蔗等经济作物,但不少地方仍然选择种植双季稻。由于没有水利灌溉,一旦出现春旱,就经常推迟春插季节,秋旱使晚稻减产或绝收,损失严重。
  2.4节水意识差,使用不合理
  目前,贵港市农业灌溉用水水费按灌溉面积计价,而不按用量计价,农民节水意识较差,水浪费严重。干旱缺水时有些农户上游截水保自已,而使下游无水抗旱,既导致受旱损失,又经常引起水纠纷,造成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