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辩证统一关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仕抱 时间:2013-02-14

[摘 要]“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其中,“引进来”是改革开放前期我们采取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政策,是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走出去”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更高一级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客观历史必然。“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引进来”;“走出去”;辩证统一关系

  党的“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我们下一个5年经济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规划中谈道:“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那么,在当前阶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对我们的对外开放战略进行新的调整? “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1 “引进来”是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基本经济策略,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品质的生动体现
  
  “文革”结束后,我国经济百废待兴、举步维艰,要资金没有资金、要技术没有技术。在这种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果断决策——“改革开放”。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我们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的经验,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成功模式,针对资金短缺的突出矛盾,我国实行以“引进来”为核心目标的对外开放战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外资企业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从1993年的9.15%增加到2006年的31.50%,在就业方面,截至2006年外资企业的就业人数为2800万人,有效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我国经济也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走出去”战略,即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客观历史必然
  
  客观地说,在对外开放的前30年中,由于我国经济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我们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以引进外资为主的,通过积极引进、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迅速地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的对外贸易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也达到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了。我们以前采取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消耗了过多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不平衡也开始出现了,经济和文化、社会、环境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和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等矛盾日益突出。受“非典”的触动和启发,党中央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后,在国内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倡导建设和谐世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后发优势也在逐渐丧失,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国际化,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我国产品竞争力不够强和巨大的原料需求缺口,造成了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怪现象:中国卖什么什么就便宜,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值得高兴的一方面就是在30年的对外学习和自主创新过程中,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也逐渐变强变大,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越来越多。原来光靠国内的市场就可以满足企业的生存的局面逐渐改变了,要想成为世界性的企业就必须以全球为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所以就得“走出去”。
  
  3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辩证统一关系
  
  (1)“引进来”的开放战略,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并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些都归功于“引进来”战略的实施。金融危机后,国际上不少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中国对外投资的市场准入机会大增。这种良好的时机为我们采取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我们党审时度势,提出一方面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为建设和谐世界而努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