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大再生稻蓄留面积的必要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谢勇 李万明 杨肖峰 时间:2015-01-02
  3再生稻产量潜力巨大且技术储备雄厚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研单位和农业推广部门就对再生稻进行研究推广,先后开展了强再生力品种筛选、再生稻生理生态、栽培丰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水稻生产上曾出现过再生稻高产典型田块。杂交水稻成功育成并应用于生产后,促进了再生稻研究与进步,再生稻生产技术不断发展,1988年四川再生稻面积达28万hm2,占全国再生稻面积的68%。1995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曾达到100万hm2。然而近10来年,农民蓄留再生稻的积极性不高,政府对再生稻生产的重视程度下降,导致再生稻面积大大减少。但是,在四川、重庆、福建、湖北等省市再生稻有着生产技术储备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如果在一季稻区,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可再适度发展再生稻面积30万hm2以上,达到100万hm2以上,按3.75 t/hm2,保守估计将增产112.5万t。可见,通过扩大再生稻面积,是实现增粮、增效的有效措施,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有力途径。
  
  4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扶持
  
  一直以来政府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非常重视,从主抓的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和推行促进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加速小型机械的普及等有力措施,这些都抓住了粮油高产创建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从机械化推进实践表明,在水稻种植、收获2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可减少劳动用工量40%和76%,大幅度提高工效,不仅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提高水稻产量,而且机械化收获可减少损失3%~5%,可以从很大程度解决农村劳动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等问题。只要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切实解决结构调整和社会大市场化矛盾,结合一定的激励机制及配套项目,就能有效地发掘水稻生产的潜力,促进再生稻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5参考文献
  [1] 李经勇,张洪松,唐永群.中国再生稻研究与应用[J].南方农业,2009(3):88-92.
  [2] 陈应平.泸县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创建硕果累累[J].四川农业科技,2009(11):13-14.
  [3] 范琼勇,董长利,潘俊江,等.隆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再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8(3):14-15.
  [4] 魏昌永.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