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纪福美 王劲松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并提出防制方法,以为防制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场;猪副嗜血杆菌病;发生流行;症状;防制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 philus parasuis)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猪的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为主要病症的传染病[1]。但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的不断发展,受兰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困扰,该病呈日趋流行之势,临床防治非常困难,危害日渐严重,已成为许多猪场广泛流行和难以控制的疾病之一[2]。
  1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不运动、多形态、单个的球杆菌或长的、细长的以至丝状的菌体,通常可见荚膜。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众多,根据世界被广泛接受的分类原则,现定义为15个血清型,仍有大量未定义的血清型存在,而血清型4、5和13最为常见[3]。
  2流行病学
  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天然宿主,以直接接触传播最为普遍,各种年龄的猪只都易感且可能参与疾病暴发,当新的、不同抗原、强毒力的菌株进入已感染的猪群时,类似情形就可能发生,但主要危害1~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猪[4]。
  母猪是已感染猪群的病原库,在整个哺乳期都释放具有毒力和无毒力的菌株,仔猪在此期间增殖此细菌。因母猪排菌频率很低,只有一小部分被感染而成为亚临床携带者,并可形成抵抗力。仔猪断奶后(5~6周龄)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应激因素增加,处于亚临床的携带猪即可向外排菌而感染其他猪只,从而引起发病。
  3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取决于受感染动物的感染部位,包括体温升高,反应迟钝、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咳嗽,疼痛(由尖叫推断),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黏膜发绀,侧卧,四肢呈划水状,继而可能会发生死亡。母猪可能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哺乳母猪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
  (2)病理变化主要是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包括腹膜、心包膜、胸膜等。通常在肿大的腕关节和跗关节腔内有淡黄色透明渗出物,显微镜下观察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和较少量的巨噬细胞[5]。
  4诊断
  一般依据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无菌抽取关节液、脑脊液或未经治疗的病猪心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诊断过程中应与一些败血性细菌感染进行区别,如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猪丹毒、喘气病、流感等。另外,该病常与喘气病、兰耳病等混合感染,症状更严重,临床上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