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组织要素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董新平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组织要素结构 区域创新 体系模式
  论文摘要:从创新组织要素结构出发,将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划分为研究开发主导型、企业(产业)主导型、投资主导型三种类型,并分别探讨了这三种模式的结构与实施过程、特征及成功案例。
  区域创新体系的组织要素是创新活动的载体,是创新活动组织和推进的直接承担者和执行者。作为一种行为主体的承载者,区域创新体系组织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公共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区域创新体系组织要素结构是指各类组织要素的组合形式。基于组织要素结构的组合特征,区域创新体系组织要素结构可分为企业中心型、研究机构大学中心型、金融(投资)中心型、政府中心型等几种,由此,可将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相应地划分为研究开发主导型、企业(产业)主导型、投资主导型。
  1研究开发主导(中心)型创新体系模式
  1.1模式的描述
    研究开发主导(中心)型模式就是指独立公共研究机构(包括独立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是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枢纽。在这一模式中,公共研究机构是区域创新的源头、主要载体和创新成果的供给者,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应用系统。公共研究机构提供的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等中介服务系统传播给企业应用。其结构与实施过程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在研究开发主导型创新体系模式中,其起点公共研发机构的创新,围绕创新成果转移、应用,创新体系各要素、各功能子系统之间有机结合。其中,公共研发机构的创新需求主要来自于研究机构自身的定位和判断而非市场,整个实施过程具有较重的“计划”色彩,市场机制不完善。

  1.2模式的特征
    (1)线形非网络化特征。由于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分离,加上供给主导,因此,该体系模式各要素、各功能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围绕创新成果转移、应用的线性体系结构,创新成果供给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卞体间通常是单向交流创新过程中逆向反馈少,难以形成创新网络结构。
    (2)“两张皮”特征。由于创新过程各环节的分离,创新成果供需双方职责划分的差异导致双方在资源配置上有较大的差异。公共研发机构主要着眼提供创新成果,重“研”轻“用”,企业重“用”轻“研”,使创新供需双方间既难以实现创新活动目标的集成、创新资源的集成,又难以实现创新供需环节的对接,进而形成双方各自独立、封闭运行的小循环体系。
  1.3成功案例
    研发主导(中心)型创新体系模式的成功案例主要有硅谷、北卡罗莱纳三角研究园区、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北京中关村等。这类地区的特点是,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丰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良好、渠道通畅;在技术商品化、资本化、产权化的推进下,在智力密集区周边,衍生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并逐步聚集形成特色产业聚集,形成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此同时.形成了企业与公共创新机构相互融合的创新体系。

  2企业主导(中心)型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2.1模式的描述
    企业主导型创新体系模式是指企业在创新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企业是创新决策的主体、创新投人的主体、应用的主体;在创新执行上,可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可能采取产学研合作等形式。企业主导(中心)型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结构与实施过程描述见图2。

  由于企业的中心地位,能加速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以产业创新系统为主线形成若干产业创新链和产业群,逐步形成以产业为中心的产业创新系统。由图2可以看出,在企业主导(中心)型区域创新体系模式中,整个创新过程以企业为中心配置创新资源,创新需求来自市场;大企业的创新带动与创业聚集形成产业创新链,引导区域内外的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向区域内流动和聚集,形成逐步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