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胜荣 俞雪美 高宇 时间:2015-01-02

  摘要简述了保护地紫苏粉虱类、害螨类、夜蛾类三大虫害,介绍了其防控技术,以期为紫苏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紫苏;虫害;防控技术;保护地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Crispa)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既是营养丰富的特菜,又是疗效良好的中药,还是用途广泛的 工业原料,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上海市松江区近几年一直保持一定的出口紫苏生产面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在生产中常发现一些病虫危害,现将常见的三大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1三大虫害
  1.1粉虱类
  目前,在紫苏上主要为烟粉虱,保护地紫苏内烟粉虱发生危害更大。烟粉虱一般在4—11月发生为害多见,以5—6月和9—10月危害较为严重。紫苏烟粉虱年发生10~12代,多以伪蛹在保护地作物上越冬。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并具趋嫩习性,总是随着紫苏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的叶背产卵,虫态的分布总是形成最上部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变黑色的卵,下部叶片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最多的垂直分布。卵散产,每头雌虫可产卵200多粒,产下的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作物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脱落。孵化后的初龄若虫在叶背可做短距离移动,也有迁居到其他叶片上寻找合适的寄生点,进入2龄后便开始营定居生活,直至成虫。适宜烟粉虱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35 ℃,最适环境温度为22~30 ℃,相对湿度为70%以下。成虫寿命、发育历期、产卵量等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当温度超过35 ℃时,成虫活动能力显著下降。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吸食紫苏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并且由于分泌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使紫苏失去商品价值,此外还可传播100多种植物病毒病。
  1.2害螨类
  目前,在紫苏上主要是红蜘蛛,红蜘蛛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0代以上,以两性生殖为主,雌螨也能孤雌生殖,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越冬场所较复杂,可在向阳背风温暖处的枯枝、杂草根际、土块缝隙、树皮缝隙及根际土隙内越冬,也可在前茬为茄果、瓜豆类的菜田内越冬。常年在保护地紫苏内3月中旬、露地4月下旬至5月中旬时田间见到点片危害状,5月上中旬至6月中下旬造成田间局部黄叶塘等小区域性灾害现象。出梅进入暑期以后,随着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宜条件,繁殖速率提高,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是盛发期,如早期虫口基数没有及时控制,常可造成紫苏作物大片受灾。10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虫口增长速率减缓,并逐渐转入越冬阶段。适宜红蜘蛛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10~37 ℃,最适环境温度为24~30 ℃,相对湿度为35%~55%。发育起点温度8 ℃左右,当温度在30 ℃以上,相对湿度超过70%以上时,不利于种群繁殖,高温低湿才有利于种群繁殖,虫口密度直线上升。如遇台风暴雨天气,有较好的抑制虫口密度作用。红蜘蛛以成、幼螨在紫苏叶背的叶脉附近吸取汁液。受害初期叶面上出现灰白色小点,逐渐叶面变为灰白色,使叶片发黄、变枯、脱落,可引起作物早衰落叶,光杆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