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诊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泉 花卫华 徐志伟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提出其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捻转血矛线虫;诊治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反刍动物的正胃及小肠内,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呈现淡红色,生殖器官呈白色,吸饱血的消化器官呈红色,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似“麻花状”,故称捻转血矛线虫[1-3]。主要危害有虫体寄生于真胃,以虫体的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炎症和出血;分泌毒素影响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紊乱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障碍,使病羊呈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的症状;有时引起致死性的进行性贫血;可导致肝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并有时伴发铁缺乏;常造成羊的大量死亡,尤其是羔羊的死亡最为严重。
  1发病经过
  镇江农科所养殖场共饲养白山羊76只。2009年7月24日1只2岁母羊发病,表现为精神不振,不吃草,卧地不起,体温稍高,肌注氟苯尼考,第2天病情无好转,且下腹肿胀,继续注射氟苯尼考,并对羊胃进行按摩,但病羊很快死亡。另有2只羊有相似症状,但较轻,其他羊普遍被毛无光泽、蓬乱。经诊断为捻转血矛线虫。使用左旋咪唑(10 mg/kg体重)、丙硫苯咪唑(15 mg/kg体重),2种药混合给羊内服,进行紧急防治,同时用百毒杀对饮水进行消毒。将疑似症状羊进行隔离;清理羊舍内全部粪便,集中消毒;使用百毒杀对羊场进行整体消毒;增加精料的供应量。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后,没有羊发病,有疑似症状的羊2 d后好转,采食量逐渐恢复正常,15 d后羊群被毛普遍恢复光泽。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下颌间和下腹部水肿,精神沉郁,被毛蓬乱,卧地不起,下痢。尸体消瘦。真胃内有大量的捻转血矛线虫。附着在胃黏膜上1层白色虫体,有的堆积在一起,有的还会慢慢蠕动,有的游离于胃内容物中。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胸、腹腔内有积水,肝、肾、脾等实质脏器质地松软,色较淡[4]。
  3实验室诊断
  对症状可疑的羊无菌采集粪便,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发现粪便中有捻转血矛线虫卵。
  4预防措施
  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是重要和有效的措施,药物预防必须是策略性的,应有计划地进行。可用以下程序:每年对羊群要做2次预防性驱虫,一次在晚冬或早春,另一次在秋季。在本病严重的地区,应在春季增加1次驱虫,或者每季度进行1次驱虫。断奶后羔羊以及羔羊在当年的8—9月应进行首次驱虫。新购入的羊应驱虫1~2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