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成才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薄荷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方式,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为薄荷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薄荷;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栽培技术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香花植物,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及医药成分和芳香物质[1]。我国为薄荷主产国,产量居世界首位,主产于江苏、安徽、江西、河南、云南、四川等省份。
  1 生物学习性
  薄荷适应性较强,多于海拨300~1 000 m区种植,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最适温度为20~30 ℃,当气温降至-2 ℃左右,植株开始枯萎,但地下根状茎耐寒性较强[2]。薄荷属长日照植物,性喜阳光充足。现蕾开花期要求日照充足和干燥天气,可提高含油、脑量。如后期雨水过多,则易徒长,叶片薄,植株下部易落叶,病害多。性喜中性土壤,pH值6.5~7.5的砂壤土、壤土和腐殖质土均可种植,薄荷喜肥,尤以氮肥为主,忌连作。
  2繁殖方式
  可用种子、扦插、秧苗和根茎繁殖,栽培上常采用根茎和秧苗繁殖[3]。
  2.1根茎繁殖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整平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 cm横向开沟,深10 cm。然后从留种地里挖起根茎,选色白、粗壮、节间短的切成长约10 cm的小段,随即按株距15 cm栽入沟内。栽后施稀薄粪水,覆细土,耙平压实。一般1 hm2田地用白嫩新根茎1 500 kg左右。
  2.2秧苗繁殖
  选生长良好、品种纯一、无病虫害的田块作留种地。秋季收割后,立即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翌年4—5月,当苗高15 cm时拔秧移栽。移植地按行距20 cm、株距15 cm挖穴,每穴栽秧苗2株。栽后盖土压紧,再施入稀薄人畜粪水定根。移栽以清明前进行为宜,可提高产叶量和增加产油、脑量;不宜推迟到端午节后,否则产量低。
  3栽培技术
  3.1选择品种
  薄荷栽培品种很多,生产上常用的有青茎圆叶(青薄荷)与紫茎紫脉(紫薄荷),尤以紫薄荷含油量高、香气浓、抗旱力强。
  3.2整地施肥
  宜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2~3年内未种过薄荷的壤土或砂壤土,过酸或过碱性土和瘠薄的砂土以及日照不足、易旱易涝的土地均不宜种植。种植前深耕细作,施入37.5 t/hm2左右的腐熟厩肥、堆肥或土杂肥作基肥,然后作宽1.5 m、深15 cm的高畦,开好排水沟,沟宽30~40 cm。
  3.3田间管理
  3.3.1补苗。在4月上旬移栽后,苗高10 cm时,进行补苗。保持株距15 cm左右,即留苗30万~45万株/hm2。
  3.3.2中耕除草。3—4月中耕除草2~3次。因薄荷根系集中于土层15 cm处,地下根状茎集中在土层10 cm处,故中耕宜浅不宜深。第1次收割后,再浅锄1遍,并清理排水沟。
  3.3.3追肥。一般追肥4次,第1次在2月出苗时,施粪水15 t/hm2,促进幼苗生长;第2次在苗高15 cm时,施粪水22.5 t/hm2或碳酸氢氨300 kg/hm2,行间开沟深施,施后覆土;第3次在薄荷第1次收割后,施浓粪水22.5 t/hm2加饼肥750 kg/hm2,促使割后早发棵,以提高产量;第4次在9月上旬,苗高30 cm时,施粪水15 t/hm2。除施足氮肥外,还需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
  3.3.4排灌。7—8月出现高温干燥及伏旱天气,要及时灌溉抗旱。在春季多雨及梅雨季节,应疏通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