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伤寒论》非衡量器药物剂量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6-05

                 作者:汤尔群,任廷革,陈 明,刘晓峰,张帆,孙燕

【关键词】  非衡量器药物;中药剂量;伤寒论;数据挖掘

关于《伤寒论》中的剂量问题,历来众说纷纭,特别是其中非衡量器药物的剂量,因时移物换,原貌不可得窥,是以争论颇大。尽管多个医家进行过实物测量,但测量结果相差较大,至今没有定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目前查到的各家已测量过的药物剂量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论》中非衡量器药物剂量进行探讨,试图找到一个符合方义且相对较为恰当的剂量,规范原方比例,以提高经方的应用效率。

  1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1](下简称“CPIAS”),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信息研究室在多项国家级项目的资助下研发的中医智能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中医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我们用CPIAS对《伤寒论》112方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方剂用药强度、方剂功效、适应证候、处方对症状体征的关注度等。以《伤寒论》教材的认识作为评价软件分析有效性的标准,结果是个案分析的吻合率达98%[2]。因此,应用CPIAS对《伤寒论》非衡量器药物的剂量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2  药物剂量采用的标准

    首先,对《伤寒论》处方中药物剂量采用的标准进行确定,在此基础上方可对《伤寒论》方中的非衡量器计量的药物剂量进行论证。

    根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的情况,笔者认为,柯氏等[3]的考证结果比较可靠,较符合仲景本意,即:1斤为250 g,1两为15.625 g,1升为200 mL,1合为20 mL。因此,在CPIAS中我们采用柯氏所定的剂量,1两约相当于现代剂量15 g。

  3  非衡量器计量的药物剂量实验

  3.1  实验的总体设计

    将各家发表的《伤寒论》中非衡量器计量的药物剂量的考察结果输入CPIAS中,分析每种剂量情况下处方方义的变化情况,以国家统编教材或规划教材的《伤寒论》所阐述的方义为标准进行评价,以剂量和方义的吻合程度为具体的评价目标,方义内容包括:处方用药强度、处方药性、处方药味、处方归经、处方功效筛选的关注度。

  3.2  实验对象

    《伤寒论》中有32 种药物不是用重量计量单位进行表达的,我们对其中临床常用的27种药物的剂量及其所在的处方,用CPIAS对剂量与方义的吻合度进行了分析。

  3.3  实验方法步骤

    ①依次将每个医家所确定的药量代入相应的处方中,用CPIAS计算处方的用药强度,简称为“用药强度计算”。②以用药强度计算的结果为基础,对处方综合的性、味和归经进行计算,分别简称为“药性计算”、“药味计算”、“归经计算”。③以用药强度计算的结果为基础,对方剂功效进行计算,并依据每方所述的临床表现,对方剂功效进行筛选,简称为“功效筛选”。④对每步计算的结果,均进行比较和评价,评价标准为:哪个剂量更贴近《伤寒论》处方方义的认识。如果出现某些药物各家测量的结果均不符合临床认识的情况,我们将根据方义及临床认识试着给出药物剂量,输入系统进行分析,找出较符合临床认识的剂量。⑤最后提供软件挖掘所确定的药物剂量(见表1)。表1  《伤寒论》中非衡量器药物剂量(略)
    
  3.4  实验结果

    按照上述的实验步骤和方法,我们对《伤寒论》处方中非衡量器药物,用CPIAS进行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以验证“剂量”与方义的吻合程度,所得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CPIAS的取量为最佳剂量效果。

  3.5  实验示例

    以《伤寒论》小青龙汤为例。需要说明的是:①本方古法是煮1次,取3升,服1升,每服量只有原方1/3,我们是以每服量来进行比较,所以方中用量只取原方用量的1/3;②方中半夏剂量已在其他方中确定,半升约为56 g,本方是为了确定五味子的剂量。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