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5-10

                  作者:卢秀霞 龙晓英 丁钢 袁飞 陈金爱 陈秋伟 张海龙 

【摘要】  目的 研究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以外观、粒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处方成分,包括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组成及比例,同时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得辣椒碱纳米乳处方组成为:中链脂肪酸三甘油酯∶吐温80∶豆磷脂∶丙二醇的质量比为1.5∶2.5∶1.25∶1.5;所制得纳米乳滴平均粒径6.16 nm,多分散系数0.307,包封率85.22%。结论 制得的辣椒碱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并符合纳米乳主要指标要求。

【关键词】  辣椒碱 纳米乳 粒径 含量测定 包封率

辣椒碱(capsaicin)是辣椒辛辣物质和具有药物活性的主要成分[1]。纯辣椒碱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65~66 ℃;易溶于甲醇、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及碱性水溶液,但难溶于水。
        
  辣椒碱通过选择性拮抗神经肽P物质,减少炎性介质组胺、缓释肽和前列腺素生成、释放而发挥抗炎镇痛效果[2],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痛、面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疼痛,是新型非成瘾性镇痛药[3]。由于疗效肯定,美国药典24版已经收载。目前,市场上辣椒碱产品主要是皮肤局部用制剂[46],起效慢、药物吸收不完全,且对皮肤刺激性大,病人顺应性较差。
        
  纳米乳(nanoemulsion)是粒径为10~100 nm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统,属热力学稳定体系[7]。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纳米乳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对难溶性药物有较强增溶能力,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受到极大关注[8-11]。因此,本文将辣椒碱制成纳米乳注射剂,以增加辣椒碱的溶解度,减少刺激性,同时通过控制粒径(<100 nm),避免网状内皮单核细胞吞噬系统(MPS)吞噬而延长辣椒碱体内作用时间,改善辣椒碱生物学性质,最终达到起效快、镇痛时间长、副作用低的目的,为扩大辣椒碱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JB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智光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BP211D,德国赛多利斯),F4500 Hitachi 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Zetasizer Nano ZS 90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英国Malvern Instruments Ltd),JELIOOCXⅡ透射电镜(日本),Shimadzu LC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himadzu RF10AXL荧光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

  1.2    试药
     
  辣椒碱原料(贵州安顺生达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纯度≥97%,批号20030503),辣椒碱对照品(SIGMA 公司,纯度≥97%,批号2069698),中链脂肪酸三甘油酯(MCT,德国 Sasol Germany GmbH,iv 级,批号061224),吐温80(上海申宇医药有限公司,药用级,批号080201),豆磷脂(上海金伴药业有限公司,药用级,批号021109),葡聚糖SephadexG50(北京拜尔迪生物公司,批号17004302),丙二醇(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批号071012),色谱甲醇(天津四友化学试剂厂),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纳米乳处方筛选

  2.1.1    纳米乳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药物、油、乳化剂、助乳化剂,搅拌混匀,50 ℃水浴加热溶解,得均匀透明的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将此溶液逐滴加入60~65 ℃蒸馏水中乳化。

  2.1.2    油、表面活性剂种类    分别以大豆油、MCT、油酸乙酯为油相,吐温80、泊洛沙姆F68、豆磷脂为乳化剂,考察外观及700 nm透光率(此波长药物、辅料自身无吸收,透光率仅与乳滴大小成反比),初步筛选乳剂的组成,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乳化剂与油的质量比为4∶1时,乳化剂的乳化能力由强到弱排列是:吐温80>泊洛沙姆F68>豆磷脂,故选择吐温80为乳化剂;油相被乳化由强到弱排列是:油酸乙酯≈MCT>大豆油,而MCT已被欧洲药典准许用于注射剂,且已有上市产品[12]436-439,故选择MCT为油相。
  
  表1    油相、表面活性剂种类对粒径的影响(略)

  Table 1    Effect of oil phase and surfactants on particle size

  2.1.3    表面活性剂用量     吐温80与MCT按不同质量比,分别以4∶1、3∶1、2.5∶1、2∶1、1∶1混合,按“2.1.1”项制备,考察外观及700 nm透光率,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在MCT与丙二醇的量、制备工艺相同前提下,吐温80∶MCT≥2.5∶1时能形成微乳。因此,选择吐温80∶MCT=2.5∶1作为表面活性剂与油最低比例。

  2.1.4    复合乳化剂比例    固定(吐温80+豆磷脂)∶MCT=2.5∶1,将吐温80与豆磷脂按不同质量比混合,考察方法同“2.1.3”项,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当吐温80∶豆磷脂≥2∶1时能形成微乳。为减少吐温80的用量,选择吐温80∶豆磷脂=2∶1为复合乳化剂比例。

  2.1.5    油浓度    固定吐温80∶豆磷脂∶MCT=0.  25∶0.125∶0.15,按“2.1.1”项制备,考察MCT不同浓度时的包封率。由表4可见,辣椒碱纳米乳包封率随MCT浓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当MCT浓度上升至1.50%,包封率为85.22%,符合药典的相关规定(包封率>80%)。

  2.2    纳米乳制备工艺优化

  2.2.1    乳化温度选择    将药物、油、复合乳化剂、助乳化剂按处方量混匀,50 ℃水浴加热溶解,得均匀透明的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将此溶液分别逐滴加入60~65 ℃与常温(25 ℃)蒸馏水中乳化30 min。辣椒碱纳米乳包封率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60~65 ℃乳化的包封率略高于常温乳化。为简化生产工艺,选择常温(25 ℃)乳化。

  表2        油与表面活性剂比例对粒径的影响(略)

  Table 2    Effect of the proportion between oil and surfactants on particle size

  表3    复合乳化剂比例对粒径的影响(略)

  Table 3    Effect of the proportion of composite emulsifiers on particle size

  表4    油浓度对辣椒碱纳米乳包封率的影响(略)

  Table 4    Effect of oil concentration on entrapment efficiency of capsaicin nanoemulsion

  2.2.2    油、水滴加顺序    将药物、油、复合乳化剂、助乳化剂按“2.2.1”项制备均匀透明的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分别将此溶液逐滴加入25 ℃蒸馏水中,以及将25 ℃蒸馏水一次倾入该溶液中乳化30 min,包封率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油、水滴加顺序对包封率影响不大。考虑今后工业生产更简单,选择蒸馏水一次倾入油中乳化的方式。

  表5    温度对辣椒碱纳米乳包封率影响(略)

  Table 5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entrapment efficiency of capsaicin nanoemulsion

  表6    制备工艺对辣椒碱纳米乳包封率影响(略)

  Table 6    Effect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n entrapmentefficiency of capsaicin nanoemulsion

  2.3    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的制备
     
  依据辣椒碱纳米乳处方设计与工艺研究结果,结合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拟定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制备工艺如下:按处方量称取辣椒碱、油、乳化剂、助乳化剂,50 ℃水浴加热溶解,得均匀透明的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将常温蒸馏水(0.22 μm滤过灭菌)倾入该溶液乳化30 min,形成淡黄色、澄清透明的辣椒碱纳米乳。于洁净环境下,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辣椒碱纳米乳,将续滤液灌装在已灭菌的2 mL、5 mL安瓿中,拉封。将灌封好的辣椒碱纳米乳注射剂121 ℃、0.1 MPa热压灭菌15 min,即得。

  2.4    形态与粒径测定

  2.4.1    形态测定    取适量辣椒碱纳米乳,滴在覆有支持膜的铜网上,静止10 min后用滤纸片吸干,滴加1~3%磷钨酸溶液于铜网上负染5 min,自然挥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摄照片,结果见图1。结果表明:纳米乳剂中的乳滴呈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

  图1    辣椒碱纳米乳透射电镜照片(×50 000)(略)

  Figure 1    Transmission electron photograph of capsaicin nanoemulsion(×50 000)

  2.4.2    粒径大小与分布测定    取辣椒碱纳米乳适量,采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原理的Nicomp380/ZLS激光粒度/动电位分析仪测定,其粒径与粒度分布见图2。结果表明:辣椒碱纳米乳的平均粒径6.16 nm,多分散系数0.307,粒度分布均匀。

  图2    辣椒碱纳米乳粒径分布图(略)

  Figure 2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apsaicin nanoemulsion

  2.5    动电位测定
        
  采用电泳光散射(electrophoretic light scattering,ELS)法,取辣椒碱纳米乳适量,室温下置Nicomp380/ZLS激光粒度/动电位分析仪测定,动电位分布见图3。结果表明,所得辣椒碱纳米乳电位(ζ)平均值为-34.0 mV。

  2.6    pH值测定
        
  测定3批辣椒碱纳米乳的pH值,每批测定3次,取平均值。3批乳剂的pH值分别为5.45、5.  43、5.45,符合静脉注射剂对pH值的要求。

  图3    辣椒碱纳米乳动电位分布图

  Figure 2    Zeta potential microscope distribution of capsaicin nanoemulsion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