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宏 王海霞 陈学军 时间:2015-05-10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收集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ADR报告125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比例中,小于20岁和41—60岁人群发生ADR最多,分别占26.4%和38.4%;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4.80%;发生ADR药品种类中以抗感染药物比例最大,为54.00%;ADR累积器官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占56.80%。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出现,坚持合理用药,以保证药物在临床中安全有效的使用。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是影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药不断上市,联合用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日益增多,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ADR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临床治疗质量,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已成了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本文对我院2008—2009年上报的125例ADR报告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临床更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源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我院2008—2009年上报全国ADR监测网的125例ADR报表。
        1.2 方法
        对125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分布、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
        125例有效ADR中,男性为48例(38.40%),女性为77例(61.6%),男女比例约为0.62:1。患者年龄在6个月—87岁之间,而在小于20岁的人群中则以儿科为主(20.80%)。发生ADR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Tab 1    Distribution of age and sex of ADR cases

        2.2 给药途径分布
        125例有效ADR中共计3种给药途径,静脉滴注途径有106例(84.80%),口服途径给药17例(13.60%),余为肌肉注射。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2.3 ADR科室分布
        ADR报告主要来源于五个部门,门诊输液室66例(52.80%),住院部26例(20.80%),门诊部17例(13.60%),药检室8例(6.40%),门诊西药房8例(6.40%)。其中门诊输液室、儿科,妇科不良反应上报率较高。综合分析,原因可能是输液室患者较多,儿科妇科使用的抗生素较多,另外,其上报数量也与科室负责人对ADR的重视程度有关。
        2.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本次整理的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种类有11种,包括抗感染药、神经系统药物、中药制剂、免疫调节药、循环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抗病毒药、血液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激素及降糖药、维生素及营养药。详细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3。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Tab 2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hat induced ADR 
  .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Tab 3    Categories and constituent ratio of drugs that induced ADR 
  .
        2.5  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在125例ADR报告中,ADR累积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和附件最多,占总例数的56.8%,多数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具体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