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I所致间质性肾炎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詹安南 江瑞芳 时间:2017-03-14
        1 概述
        早在1964年,国内学者吴寒松发现中药木通可导致急性肾功能竭,直到1994年,比利石学者Vanheweghem报告早期服用含有广防己的减肥胶囊可以引起快速进展的肾间质纤维化,并将之称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CHN],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因此而宣布了禁用关木通、马兜铃等13味中药,造成极大国际影响。同时也给许多人宣扬“中草药无毒论”敲下了警钟。中草药关木通、青木香、异风骨、铁线莲、广防己、汉防己均含有马兜铃酸—I。而国内有关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马兜铃酸—I是上述中药的主要肾毒性成份[1],因此国内学者建议将之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
        2 病理特点:
        马兜铃酸—I所致肾损害主要累及肾小管及肾间质,随着小管间质纤维化渐渐导致肾小球硬化、荒废。最后达到终未期尿毒症,这一过程急缓与马兜铃酸服用剂量明显有正相关[2],急性肾毒性在动物实验中有以下病理特点:1、皮髓交界为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病变累及各段肾小管。2、肾间质浸润细胞少,未见水肿、增宽、纤维化等现象。3、肾小球病变不明显,仅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和部分毛细血管襟开放欠佳。4、肾血管基本正常。[1]慢性肾毒性病理特点:1、肾小管严重坏死脱落以致出现裸基底膜,但其管腔内极少见到脱落细胞及细胞碎片管型,且周边极少有细胞再生,也很少有肾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2、慢性病变早期即出现显著的肾间纤维化。3、即使在已停用致病病药物一段时间以后,其病变似可能从局灶或广泛肾小管变性,细胞坏死和崩解,逐步进展为局灶或弥漫性肾小管萎缩和肾提质纤维[3、4]。以上病理特点不难发现与一般药物中毒所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药物所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完全不同。
        3 临床表现:
        急性马铃酸肾病:短期大剂量服药者临床大多呈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伴有近端及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如肾性糠尿及低渗尿,尿酸明显增高。尿常夫显性蛋白尿,伴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可轻度贫血,但高血压不常见。此外,患者常有肾外表现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及神经系统损害等。
        慢性马铃酸肾病:多由持续小量服用含马铃酸药物引起,也可由重症马铃酸肾病不愈发展而来。肾功能损害常进行性进展,经数月至2~3年进入肾衰竭。病人常首先出现夜尿多,而后逐渐出现各种肾衰竭症状。尿化验常发现肾性糖尿,低渗尿,轻微蛋白尿,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肾功能化验早期肾小管功能损伤更明显,低比重尿,I型或(和)II型肾小管酸中毒,甚至出现Fanconi综合症。常伴有轻至中度高血压。贫血出现早,B超检查肾脏萎缩,大小可不对称。 
        以上临床表现与氨基糖戒类药物所致肾小管坏死不同在于少尿或无尿者极少见,一般无贫血,肾脏体积不增大;与抗菌药物(青毒素—)所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不同在于后者可伴有全身过敏表现,并较明显的尿检异常(红、白细胞及蛋白尿等),常早期出现贫血[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