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疗眩晕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尹艳明 时间:2017-02-28
       讨论:
        明、清两代对眩晕的论述日臻完善。对眩晕病因、病机的分析,虽各有所侧重,合而观之则颇为详尽。张景岳则特别强调因虚致眩,认为:“无虚不能作眩;”“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关于眩晕的治疗,许多类书著作,集前经验之大成,条分缕析,颇为详尽。总之,继《内经》之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使眩晕一证的证治内容更加丰富,充实,逐渐趋于条理与系统化。现代人对前人的经验与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对本病的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等都有进一步的发展。经日:“虚者补之”,补阳还五汤用治气虚眩晕,重用黄芪,其味甘性烈,居补气药之道,入肺、脾、肾、三经,善补一身诸气。故重用黄芪150克,为主要药: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桃仁、红花为养血活血之品,各为3-5克,为佐使。一重一轻,一补一散,方能达到气旺血行的目的。否则,血药重而气药轻,补气少而活血多,主次不分,效果从来?
        气虚眩晕一证,气虚是因,眩晕是果,因得以治,其果自消。但补阳还五汤并非所有眩晕皆能运用,尤其不能作为降压药妄投。临证时,必须有虚见症或年迈体衰,神疲乏力,气少懒言,四肢倦怠,舌淡苔少,脉沉而细等。
        眩晕的产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风、痰、虚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等原因均可引起眩晕,病况繁多,宜详为辩证施治。一般症急者多实,选用清火、化痰、平肝、潜阳、熄风、养血、益肾、养肝、键脾、化痰等法,并审查风、火、痰兼证之寡,适当佐以治标之品,根据症状缓解之后,又当从本为治,“用补阳还五汤”正是照顾了上述特点,标本兼治,近期及远期疗效都好。然而在临床治疗中,还必须细辩,方能提高疗效。
        因此,临床上只有认识眩晕证的各种转化关系和兼夹证候,如气血方虚兼痰或兼辨瘀或肾精不足兼痰,兼瘀,除虚证与实证之间相互转化之外,就虚证或实证本身各型之间也可能出现相互转化和兼夹。如气血方虚,不能化生肾精,则可转化为肾精不足,或气血亏虚兼肾精不足,仅之肾精不足,不能化生气血,则可转化为气血亏虚或兼见气血亏虚。总之,要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分析具体的临床证型,才能确立正确的治疗方法,恰当地遣方用药,收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李集,刘立.2007年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药事,2008、16(1):57.
[2]王国云.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