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盆腔炎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阿龙 时间:2017-02-28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无论是急性盆腔炎还是慢性盆腔炎,均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盆腔炎,使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坏死组织的吸收比单纯西医治疗的疗效显著而独特。
关键词:中医  治疗  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盆腔炎之分。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日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盆腔炎是生育期妇女的常见病。中医学关于本病的论述,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妇人腹痛”、“瘢癥”、“不孕”等病证中。
        (一)辨证纲目
        急性盆腔炎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病因以热毒为主,兼有湿、瘀。临床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治疗务求及时彻底治愈,不可迁延。迟延不决,病势加重,威胁生命,或转为慢性盆腔炎,则常常日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不孕或异位妊娠。
慢性盆腔炎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临床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多见。
        1.热毒炽盛
        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带下量增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如血,味臭秽,经行则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赤,苔黄厚,脉滑数。
        2.湿热瘀结
        下腹部隐痛,或胀满疼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味臭秽。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溏或秘结。舌体胖大,色黯红有瘀斑点,苔黄厚。
        3.气滞血瘀
        下腹部刺痛或胀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行血量增多有块,瘀块排出痛减。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带下量增多,婚久不孕。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4.气虚血瘀
        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全身症见精神不振,困倦懒言,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点、瘀癍,苔白,脉弦涩无力。
        5.寒湿凝滞
        下腹部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漓。全身症见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二)审因论治
        急性盆腔炎多实证,实乃邪气实,包括热、湿、瘀邪,以热邪为主,故临证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治疗务求及时彻底治愈,不可迁延。
迟疑不决,病势加重,可危及生命,或转为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者病程长,多为迁延日久,反复不愈,证见虚实错杂,以湿热瘀结、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湿凝滞多见。临证以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为主,同时根据证候特点,或清热利湿,或温经散寒化湿。日久耗损,脾肾不足,不应忽略健脾补肾,养血扶正治疗。攻补兼施,灵活化裁,有益于早日康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