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严哲琳,刘铜华 时间:2017-02-28

  2 亚健康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现状

  中医理论认为健康人应是平衡协调的有机体,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即健康”的理念,为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指明了方向。通过研究亚健康病证结合临床特征,可以从中探知亚健康中医证候的辨证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重要客观依据。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定义,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亚健康状态的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相关研究文献,制定了亚健康状态的判断参考标准,包括两个方面:(1)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无明确疾病诊断;(2)或尽管具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的减退无因果联系[14]。

  依据上述标准,对前往某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部分人群进行非随机抽样,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参加体检的人员现场发放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问卷,问卷在调查员的指导和监督下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当场回收。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原始调查数据出发,寻找小于原始数据的独立公因子,用独立公因子解释原始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而获得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的主要临床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酸痛,疲倦乏力,腿膝酸软,咽干,失眠多梦,脱发,盗汗,大便干结,耳鸣,眼涩,手脚心热等:另外,还有心慌、记忆力差、头晕、听力减退、眼花、眼胀、反应迟钝、小便短赤、性欲减退、手足麻木、怕热、少气懒言等症状出现频率较低[10]。

  3 亚健康病证结合临床特征的研究思路及展望

  中医学是研究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影响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因素很多,证候的产生正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宏观表现为特定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的有机组合,它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是一组独特症状的集合群,用模糊数学语言来讲,“证”可看作是一种由相应的“症”所构成的模糊集合,“症”的不同模糊集合,构成了不同的“证”。目前证候宏观标准的产生很少在群体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数理统计推断,多元分析是研究多因素和多指标问题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群体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分析探讨中医证候是实现证候规范化、客观化的手段之一。世界各国的学者对亚健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未发现特异性致病因素。目前普遍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导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针对亚健康中医证候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关键解决的问题:(1)严格按照美国CDC诊断标准收集病例,保证病例诊断的准确性,这是决定研究能否出结果以及结果是否可靠的前提。(2)病例来源尽量散在不同城区,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研究,这是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推广使用的前提。(3)选择合适、科学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收集资料,并选择恰当的多元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4)调查资料的内容合理、全面,而且要解决中医症状的量化问题,事先制定统一的症状量化标准。(5)结果需要经过临床反复验证、修改、完善。从而提出亚健康的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易操作的辨证标准,这是提高亚健康防治水平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术交流,加快中医学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武月萍,刘爱华,周军丽.“治未病”与亚健康.光明中医,2009,2(24):314.
  2 马云枝.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防治.河南中医,2001,21(3):11-13.
  3 袁立霞,刘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证治评析.中医药学刊,2005,23(3):494-495.
  4 吴童,任一心,王志国.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概况.中医药学报,2004,32(1):57-58.
  5 杨志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有效干预.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5):426-427.
  6 黄超岚.论传统医学在亚健康状态治疗与保健中的作用.中医药信息,2003,20(4):4-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8 何源浩,吕军影,吴新贵.亚健康状态从肝失疏泄辨治探讨.中国中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5:426-427.
  9 李士懋.应用乌梅丸治疗亚健康状态经验.山东中医杂志,2004,23(5):306-307.
  10 杨丽莎,王秋萍,周劲刚,等.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34-37.
  11 何文莉.逍遥散加减治疗亚健康状态50例.新中医,2008,10:79.
  12 嵇冰,艾宗耀,杨春华,等.归脾汤加减治疗亚健康状态46例.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2):36.
  13 刘翠峰.归脾汤抗疲劳作用的临床观察.光明中医,2002,5:34-35.
  14 程绍民,熊英琼,丁成华.从肾、脾、肝三脏略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光明中医,2007,3:3-4.

图片内容